身份证号码:43068119740904001X
摘要:建筑本身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必须引入环保理念,这种理念应延伸到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后续的维护阶段,并充分考虑到建筑所处的自然和气候环境。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环保措施减少建筑工程施工污染的措施,并举例进行了说明,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环保措施;工程管理
建筑工程与人和自然直接接触,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建筑工程未能建立有效的污染防治体系,建筑工程忽视了对整个工程的保护,最终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建立更好的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切实落实环境保护施工制度。从各个角度出发,确保建筑工程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保证环保措施的有效性。
1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污染
1.1颗粒污染
由于传统的施工过程中对空气污染重视不够,经常发生粉尘污染,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甚至威胁到人体健康。首先,在施工前必须控制建筑物的拆除和材料的运输,以减少灰尘和颗粒物的产生。其次,施工期间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这也是一个严重的污染问题。同时,多尘的环境使居民特别容易患呼吸道疾病,使他们的生命受到威胁[1]。
1.2噪音污染
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根据相关研究,建筑工程的噪声污染占噪声污染源的5%以上,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过度的噪音污染主要是由挖掘机、装载机、打桩机和搅拌机等机械设备造成的。此外,在施工和拆迁工作中,钢制脚手架、混凝土和脚手架直接相互碰撞,产生噪音,这种噪音污染也会影响居民的生活。
1.3光污染
光污染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的焊接以及建筑物的部分反射光所发出的光。光污染不像颗粒物或噪音那样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但当它变得严重时,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严重的光污染对施工单位来说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它可能导致事故并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此外,在焊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火灾。因此,光污染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建筑工程管理中环保型施工工作类型
2.1颗粒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微尘在建筑工程中无处不在,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加强污染控制,尽可能解决微尘污染,要加强绿色建筑理念的实施,加强对细小粉尘污染物的管理[2]。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对施工现场的土壤进行浇灌,以减少微尘污染的可能性,减少空气污染。另外,用硬土处理施工现场,可以减少施工现场成为尘土飞扬的可能性。如图1所示,使用特殊工具划定高粉尘水平的施工现场,以限制细小粉尘污染造成的损失,同时加大对污染物扩散的控制,防止细小粉尘和污染在施工现场的扩散。环保措施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发挥的作用是改善整个建筑工程的管理。
图1环保型围挡
2.2水污染治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管理建筑工程中的水污染,必须引入环境保护的概念,作为严格管理施工中使用的水资源和提高水污染处理的基础[3],首先,必须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资源使用量,并在使用后及时处理废水,以实现节水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施工负责人应提高施工人员的水质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意识,以帮助防止水污染。其次,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应直接排入下水道系统,而应按照既定要求进行处理后再排放,以防止水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和对地下水的污染,避免当建筑工程的水污染严重时,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用水。此外,排放点应选择在居民区之外,以便建筑工程废水经过某种形式的处理后,不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特别是,建筑工地上某些类型的大型设备的清洗过程会导致废水中出现大量的浮油,这就需要加强废水处理,减少水污染。
2.3光污染处理工作
在管理建筑工程时,光污染往往是绿色建筑项目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污染,但光污染会给整个建筑项目甚至环境带来严重后果。在施工过程中,各种照明设备很容易造成光污染,而且光线越强,光污染越严重。所以,为了提高光污染的有效治理,注意施工时照明设备的使用,并在施工现场周围屏蔽光源,避免环境污染和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此外,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努力选择反射率低的材料,以减少光污染,从而改善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性能,减少光源的反射和散射。
2.4防止噪音污染工作
为了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噪声污染,避免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在管理建筑工程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保施工,控制噪声污染。首先,为减少噪声污染,首先要选择噪声最低的机器设备,尽量减少施工现场的噪声污染,不影响周围群众的健康,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尽量减少噪声的产生;其次,加强施工时间管理,要特别注意不在清晨或夜间施工,以免引起居民的不满,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此外,应加强对运输材料车辆的控制,监控车辆进出时间,规划合理路线,尽可能避开
居民区,避免严重的噪音污染。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应加大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力度,使噪声水平得到控制,减少设施施工中的噪声污染。为了有效地控制噪声污染,建设项目的负责人应密切监测噪声水平,如果噪声水平超过既定的标准,应做出调整,以帮助保护建设项目的环境。
2.5固体废物管理工作
固体废物是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每个施工项目都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筑管理部门应加强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进一步提高绿色施工的效率。首先,建筑工程的负责人可以根据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废弃物情况,选择合适的倾倒地点,从而进行废弃物管理。此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建筑泥浆可以集中起来,用卡车运到处理厂进行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建筑项目的固体废物管理应该更加有效,将一些生活和建筑相关的废物集中起来,送到废物管理中心进行标准处理[4]。为了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一些废弃物和资源要进行保留,并在后续的建筑工程中进行二次利用,如果发现无法再利用,就应该增加现代废弃物和残渣管理技术的使用。建设项目管理者应安排专人定期清理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确保固体废物的妥善处置,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环保措施的质量。
3某建筑工程管理中环保施工措施的应用
3.1某建筑工程建设概况
某高层住宅楼的建设位于市中心,包括六栋住宅楼和两个地下车库,其中高层建筑地上31层,地下1层。建筑公司有义务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科学、可持续地应用节能环保技术。
3.2建筑工程建设节能环保技术的运用
(1)节能环保设计方案
科学合理地制定节能环保理念,对于合理利用环保措施在建筑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高层建筑的外立面,选择具有高防水透气性的涂料,实际厚度为8mm,施工时挂25mm的石材饰面板。其次,高层建筑的屋顶区域,用聚苯乙烯颗粒做坡度,屋顶用1:3的水泥砂浆找平。外墙的粘结层采用3~5毫米厚的聚合物水泥砂浆。
(2)外墙钢丝网玻化微珠外墙内保护系统施工
第一,孔洞必须用干砂浆填充,钢丝网架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要求,重叠的钢丝网架的宽度至少为200毫米。
第二,砂浆固定点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如下图。
第三,建筑的外窗安装完毕后,外窗周边应抹上保温砂浆,并用铁丝网加固。
第四,抗裂砂浆必须自下而上分层涂抹,抗裂砂浆的厚度必须是5毫米左右。
第五,抗裂砂浆的厚度必须得到有效控制,以防止墙体表面和空心桶的变形。
图2 薄抹灰系统基本构造
(3)屋面保温隔热施工技术
只有在外墙的基本质量得到验收后,才能进行外墙保温层的施工。一旦达到基本的外墙层的质量,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铁件进行处理,特别注意需要使用砂浆,可以在质量验收后,在应用保温层之前使用。找平层的砂粒大小应在5-40毫米之间,材料的比例应科学合理,应采用碾压的方法,必须保证表面平整度,施工必须符合施工图的要求。屋顶找平后,必须尽快安装防水层,以防止水分渗透到找平层中,使墙体剥落或减弱。对于保温层,表面必须平整,保温层的厚度变化必须是±5%,并且小于4 毫米,保温层也应紧紧地铺在水泥渣上,以确保其均匀性。
(4)地下室顶板、阳台板底等热桥部位施工
一旦聚苯乙烯胶板安装完毕,其表面厚度不得超过4毫米。如有偏差,应采取措施研磨或磨平表面,确保墙体表面符合设计要求,同时确保角落是方正和光滑的。墙面抹灰时,应充分利用防裂砂浆或粘接砂浆。在胶合聚苯乙烯板之前,必须在基材上涂抹表面活性剂,在胶合之前必须干燥。
(5)门窗节能环保技术
第一,选择节能环保的窗户。例如,通过选择具有抗辐射功能的玻璃,可以阻断室内外的热交换,在很大程度上防止房间内的热量流失。研究表明,节能环保门窗的隔热效果比标准门窗高4℃,引进绿色门窗,可以大大减少该地区的采暖用煤,改善空气质量。第二,智能门窗技术,通常配备温度和湿度传感器,控制窗户的开合,改善房屋的通风。在本建筑项目中,按照节能环保的理念,铝合金门窗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槽宽不得超过1500毫米,合理变化为1.5毫米;槽高不得低于1500毫米,合理变化为2毫米;门框的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超过2000毫米,偏差至少为3毫米;门窗的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超过2000毫米,偏差至少为4毫米[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可以加强环保措施的应用,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现象,环保措施是在建筑管理中应用技术手段和专业环境知识,减少不良建筑对施工、建筑使用和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指导施工和管理人员设计施工作业,逐步建立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意识基础上的施工理念,形成良好的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和维护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李雪. 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J]. 陶瓷,2023(2):182-184. [2]李志军. 建筑工程中的环保问题分析及改良措施[J]. 丝路视野,2017 (19):150. [3]范世秋. 浅析建筑工程中的节能环保措施[J]. 科技与企业,2014 (10):168-168. [4]陈一帆. 建筑工程施工中环保的技术措施及应用[J]. 中国房地产业,2019(18):193. [5]温浩锋. 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商业2.0,2022(30):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