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 51008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3采芝林北商中医诊所,4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
【摘要】患者女,66岁,排尿困难12d,右臀及会阴部疼痛半疱疹。2023年2月26日因“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拟行手术治疗入院,当日出现排尿困难,伴尿频、尿不尽感,术后出现右臀及会阴部刀割样疼痛,伴多处成簇红色丘疹,皮损不超过人体中线,触痛,局部皮肤痛觉过敏。诊断:带状疱疹。行岭南细火针治疗,随访未见复发。
【关键词】岭南火针;带状疱疹
1验案举隅
患者,女,66岁,于2023年3月6日就诊。主诉:排尿困难12d,右臀及会阴部疼痛半疱疹。现病史:2023年2月26日因“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拟行手术治疗入院,当日出现排尿困难,伴尿频、尿不尽感,检验结果提示尿白细胞数17个/ul,考虑泌尿道感染可能,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患者拒绝留置导尿管。3月1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程顺利;3月4日出现右臀及会阴部刀割样疼痛,伴多处成簇红色丘疹,皮损不超过人体中线,触痛,局部皮肤痛觉过敏,经皮肤科医师会诊诊断为“带状疱疹”,予甲磺酸多沙唑嗪、伐昔洛韦及普瑞巴林治疗,但患者服药依从性差,仅当日服药1次,后未再服,现因尿潴留未见缓解,皮损处疼痛剧烈前来寻求中医诊疗。
刻下症:患者神清,精神可,表情痛苦,急躁,排尿困难,排尿时间延长,伴尿频、尿不尽感,右侧骶尾部及臀部多处簇集样红色丘疹,皮肤基底潮红,右侧会阴部散在多个粟粒样疱疹,疱壁紧张,疱液清亮,疱疹以大阴唇处为多,皮损不超过人体中线,皮损处灼痛及刀割样疼痛,活动时衣物触碰即剧烈难忍,纳可,眠差,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既往史无特殊。查体:皮损处皮肤痛觉过敏,棉签轻擦即可诱发疼痛。辅助检查:残余尿量测定:388ml,尿动力学诊断:高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弱。西医诊断:带状疱疹,尿潴留。中医诊断:蛇串疮(肝经湿热证)。治则:清热利湿,解毒止痛。取穴:阿是穴(皮损处)。操作:患者充分暴露病变部位,使用安尔碘对操作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后,涂抹一层薄薄的跌打万花油,医者左手以止血钳夹持95%乙醇棉球点燃,右手持0.4mm×13mm的岭南细火针,用外焰将针尖烧至红白后,选较大的疱疹,快速刺入疱疹中央,每个疱疹点刺1-2次,刺破疱疹后用干洁棉球挤压,使疱液渗出,以挤净为度,在其余皮损处及疼痛部位行散刺法,每针间隔约0.5cm,针刺深度约1mm-2mm,点刺后,再次涂抹一层薄薄的跌打万花油,以保护针孔[1]。治疗结束后,皮损疼痛当即明显缓解,以棉签轻擦、按压已无疼痛,20分钟后诉其解小便1次,排尿困难改善,小便量增多,尿不尽感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保持针刺部位干洁,注意不可搔抓,避免感染。因患者当日离院,路途遥远,未再复诊。后电话随访告知,因火针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患者出院后并未遵嘱服药,但治疗后次日即可正常小便,水泡干瘪,部分疱疹已结痂,疼痛不明显,未出现新疱疹,睡眠可;6日后皮疹已完全消退,无明显不适;1月后再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会阴部的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是潜伏在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再激活,侵犯腰骶部神经所致的感染性皮肤病[2],而尿潴留是其罕见的并发症[3],有研究认为腹部手术可能诱发HZ,其机制可能与术后机体免疫力低下、手术创伤、麻醉因素有关[4],本案患者以排尿困难起病,可能是VZV损伤会阴部神经及盆丛神经,引起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导致高顺应性膀胱、尿潴留,而病程中行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术中创伤及术后免疫力降低则诱发了HZ的急性爆发。参考2022年的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抗病毒类药物仍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手段,但对于肝肾功能不全者其存在一定风险,而神经性疼痛的缓解主要依赖于多种镇痛药物的联合使用,目前尚无更优化的疗效方案。
本案患者素来性情急躁,形体肥胖,服用药物依从性较差,本次因“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入院。结合舌脉可知其内素有湿热,发病之时又恰逢初春惊蛰时节,岭南地区气候潮湿,外湿引动内湿,内外合邪,累及肝胆且下注膀胱,以致气化失司,从而出现尿液潴留,湿热之邪不能经由小便利出,阻滞肝经,术后更伤正气,正虚不能御邪,郁滞下焦的湿热邪气遂成疱疹邪毒,侵袭阴位,沿肝经绕阴器发于肌表。正如《类经》所言“凡火所居,其有结聚敛伏者,不宜蔽遏,故当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此时应“火郁发之”,引邪外达。此外,本案发病部位特殊,会阴部乃人体之阴位,受《金匮要略》“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所启发,病发于阴部,以阳热之法治疗,故治之以火针疗法。
岭南火针是由林国华教授传承发展的独具岭南特色的疗法,其“火郁发之”“以热引热”的治疗原则及“温、清、消、通、补”的治疗作用适用于岭南地区的湿热疾患,尤长于皮肤病的治疗,在操作过程中强调将针尖烧至红白,是为将火热之气集中在针尖,通过快速刺激局部,直接作用于湿热火毒郁积之处,达到引热外出、开散郁毒之效。此外,岭南火针以火的温热之性,振奋人体阳气,点刺挤净大阴唇处疱疹的疱液,既能温化阴邪,排出有形的水湿,热力透达的同时又能温煦阳气,促进阴位局部气血的运行,使气血充则正气盈,点刺后局部气血通畅,促进皮损愈合。故该案患者虽未达指南所推荐的用药疗程,但却能快速取效且疗效持久,以岭南火针“以热引热”发散湿热郁滞,清热解毒,是以祛邪以治标,“借火助阳”促进气血运行,托毒生肌,是以扶正以固本。
参考文献
[1]广东省针灸学会.岭南特色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岭南火针疗法技术: T/GDZJ 4005—2022[S/OL].2022-03-28
[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中华皮肤科杂志,2022,55(12):1033-1040.
[3]常晓涛,周华成.带状疱疹引发尿潴留诊疗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1,27(09):698-700.
[4]黄高廷,袁伟权,朱耀魁.腹腔镜术后诱发带状疱疹伴脊髓圆锥马尾损害加重1例[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8,10(04):94-96.
[5]林诗雨,李晶晶,裴文娅等.岭南火针源流与应用述略[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09):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