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科室: 设备中心 邮编:511300
【摘要】目的 探讨对医院医疗设备实施基于风险分析的维护管理方法的效果。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内(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本院范围内,将2020年1-6月所用医疗设备作为A组,在使用期间开展传统维护管理,另将2020年7月-2021年2月所用医疗设备当作B组,实施基于风险分析的维护管理,对比两组3、6个月时的医疗设备合格率。结果 B组3、6个月时的医疗设备合格率(93.33%、98.00%)均较A组(84.00%、89.33%)高(P<0.05)。结论 基于风险分析的维护管理能提高医院的医疗设备质量。
【关键词】医院;医疗设备;风险分析;维护管理
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设备种类、数量日渐增多,功能越发复杂化,故给相关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在此背景下,怎样做好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便成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风险分析实为一种比较常用的管理手段,其能够围绕事件实况,开展风险分析,然后据此制定应对方案,预防不良风险发生[1]。而基于风险分析的维护管理能够通过评估、判断设备状态,提前性进行维护管理,以此来促进设备质量的提高。本文围绕本院医疗设备,实施基于风险分析的维护管理,就其效果进行评定,现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选取本院医疗设备,将其2020年1-6月所用医疗设备当作A组,把2020年7月-2021年2月所用医疗设备作为B组,两组医疗设备相同,且为同一批管理(11人)、使用人员(26人)。医疗设备共150台,其中:心电监护仪71台,呼吸机31台,除颤仪10台,吸痰器8台,血气分析仪2台,高频电刀7台,输液泵21台。
1.2方法
A组围绕医疗设备开展传统维护管理,即参照现有管理制度,对医疗设备展开定期查对、维护,针对所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或整改方案。B组基于A组,开展基于风险分析的维护管理:(1)组建小组及风险评估。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织科室护士建立管理小组,围绕医疗设备的管理质量,开展风险评估,对象包含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等。(2)风险分析。通过分析风险评估结果,得知存在如下问题:①管理人员。多存在维护技能不足、知识缺乏及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等情况,易出现检查维护不彻底、不到位情况,故对管理质量造成影响;②医疗设备。多存在检查维护欠规范等不足,易引发质量问题;以风险分析结果为基础,制定预防性维护措施,如管理维护规范、人员培训等。(3)管理人员培训。组长组织全面参加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知识技能培训,引导组员将自身的潜能、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养成良好工作习惯,且均参与到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改进中来,每月4次,每次1h,共计8次;完成课程后,开展知识技能考核,不通过继续培训,直至合格。(4)管理维护规范。组长依据医疗设备运行情况进行风险评分(设备临床能、历史事故、有形风险等),据此制定定期检查维护对策,若分值>13分。即检查≥1次/月,≤13分:≥1次/季度,且定期清点、检查、清洁、消毒各设备,对各台设备的使用、检修情况进行记录,及时送检发生故障的设备,且指派专人对维修进展进行追踪。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维护管理3、6个月时,就两组设备合格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SPSS24.0处理数据,X2检验计数资料,P<0.05提示差异明显。
2.结果
较之A组,B组维护管理3、6个月时的合格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的医疗设备合格率[例(%)]
组别 | 例数 | 3个月 | 6个月 |
A组 | 150 | 126(84.00) | 134(89.33) |
B组 | 150 | 140(93.33) | 147(98.00) |
X2 | 6.501 | 9.496 | |
P | 0.010 | 0.002 |
3.讨论
医疗设备作为整个医院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其运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质量,如果医疗设备出现故障,会对临床医疗工作造成影响,进而对患者的就医质量造成影响,甚至引起医患纠纷[2]。现阶段,在管理医疗设备上,多采取定期检查与维护的方式,但伴随医院对先进医疗设备的不断引入,及其种类的日渐多样、功能的越发复杂,使得传统的维护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需要,容易造成各种问题,如应用周期缩短、医疗设备质量下降等,这除了会对医院经济效益造成影响外,还会影响患者的就医救护,因此,有必要强化此方面的处置干预[3]。
有报道[4]指出,风险分析实为一种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新型管理模式,其能够围绕医疗工作或者事件、疾病等,开展全面且深入的风险评估,从中找出潜在的管理问题,然后进行预防性护理,以此达到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因素的不良影响的目的。本文中,B组在维护管理3、6个月时的医疗设备合格率均较A组高。提示基于风险分析的维护管理有助于医疗设备质量的改善。原因在于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维护管理,除了能够发现管理人员所存在的问题或不足,然后据此制定相应管理改进措施,促进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提高,使其更加主动、积极且有效的投入到医疗设备管理维护当中之外,还能够通过风险分析,找出医疗设备检查维护不规范等问题,据此制定干预措施,然后将这些问题解决掉,故能够提高医疗设备的合格率。
综上,对医院医疗设备开展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维护管理,有助于其质量的提高,值得医院广泛推行。
参考文献:
[1]时先锋,汪雅琴,谢舒,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疗设备,2021,36(6):120-123.
[2]黄江.安全风险管理对降低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风险事故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8):159-161.
[3]周文卫,祁飞,冷晓冬,等.FMEA模式用于医用输注设备风险管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0,17(3):139-143.
[4]陈毓杰,陈翠微,黄碧茂.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实践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8):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