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4-29 23:07:56
/ 1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

贺家佳

天津滨海招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滨海新区 300450


摘要: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建筑行业面临巨大挑战。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对于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创新模式的必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创新模式的发展,包括创新管理机制、管理对象和主体结构创新、借鉴PDCA循环管理模式等。同时,还探讨了管理理念、管理制度、技术管理方法、数据化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创新。最后,对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管理机制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挑战。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态势尤为引人注目。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建筑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建筑企业需要不断探索符合时代背景的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以合理配置资源,提升自身竞争实力,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进行分析。

2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需与时俱进,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市场需求,而创新模式能推动其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要求,使建筑企业准确识别市场趋势、预测并应对风险,提升声誉、信誉与品牌形象,增强市场认可度;同时,创新模式的应用可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科学研究理论支撑,提高管理方法实际应用效果,确保工程建设管理满足质量要求,提升项目整体管理实效,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科学化管理。

3当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建筑企业在工程管理体系和制度上存在明显短板,一旦施工过程中遭遇突发事件,因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企业往往无法及时有效应对,进而导致施工成本增加、损失扩大,施工效率也大打折扣。与此同时,随着建筑工程建造规模持续扩大,人力、物力等资源需求不断攀升,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而传统工程管理模式对管理对象的控制力不足,已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的复杂需求。

4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发展

4.1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机制

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传统管理制度与法规已显局限,企业创新管理制度势在必行。构建合理管理机制,明确部门职责,优化项目风险管理沟通,是实现改革的关键。同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石,需积极创新,引入先进理念与技术,确保内控独立且贯穿运营各环节。投资决策时,内控人员应提供专业信息与风险规划,助力决策科学化。此外,加强合同管理,提升执行力度,对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4.2对工程管理对象和主体结构的创新

工程管理中,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至关重要。企业需综合考虑工作人员的专长、能力及个人发展意愿,进行精准的人员分配,确保人岗相适。同时,应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客观衡量员工表现,为人才选拔和晋升提供依据。此外,人员培训不容忽视,通过定期培训和技能提升课程,增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减少人才流失,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从而加强人才储备,优化企业主体结构,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4.3借鉴PDCA循环管理模式

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方法,其有效实施依赖于大量数据资料及多种管理方法、技术的综合运用。该方法将质量管理划分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四个阶段,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管理程序。每完成一个循环,不仅解决当前问题,还主动寻找新问题,并据此制定下一个循环,直至建筑工程中的所有问题得以解决。在实际应用中,企业被视作一个大的PDCA循环,而各部门或项目小部门则构成小的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的工作格局,有助于明确从属关系和部门职责。由于PDCA循环的持续进行,每个循环周期较短,旨在快速解决问题并推进至下一环节,即便问题未完全解决,也会在后续循环中持续跟进,展现出阶梯式上升的特点。

5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具体应用

5.1管理理念的创新

建筑企业长远稳定发展与管理者理念紧密相连。若缺乏现代化、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便难以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建筑市场需求。因此,管理人员需掌握全面精深的管理理论知识,并不断提升管理实践能力。承包单位也应积极履行项目管理职责。高层管理小组需具备强大创新能力和意识,以推动工程创新。管理者应拓展知识眼界,锻炼创新能力,形成独特管理风格。面对管理问题,需采取科学、针对性措施,为建筑工程理念创新奠定坚实基础,从而引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5.2管理制度的创新

在建筑工程管理活动中,制度创新至关重要,是确保管理任务有效落实的关键。建筑企业需积极创新管理体系,以适应建筑市场变化,实现管理工作的全覆盖与高效性。为此,应设立专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管理任务的执行。管理体系创新不仅体现在整体方案的编制,更需细化到具体管理制度上。

5.3成本管理方法的创新

在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成本管理占据核心地位。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或环节,难以适应信息化背景下工程成本管理的复杂需求。因此,创新成本管理方法势在必行。通过实现成本管理与其他管理机制的有效协同,能够显著提升信息流通效率,确保成本管控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同时,依托科学制度的指导,成本管理工作将更具系统性和规范性,有助于企业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4技术管理方法的创新

建筑企业应高度重视技术管理,通过定期考核施工人员技术能力,完善教育培训与监督制度,编制科学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并引入先进施工机械,以提升管理成效。在具体项目管理中,需确保各环节均有制度指导,如质量管控、安全监督等制度。以管理部门为节点,人员为线路,严格落实管理制度,执行管理责任制度,合理划分人员责任。同时,细化质量与安全管控工作,精准把控问题来源,确保各项措施有效执行。

5.5数据化

当前,多数建筑企业在工程管理上积极创新,引入新方法、新技术,有效提升了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助力管理目标顺利实现。例如,运用大数据、网络信息技术,在施工现场布设人脸识别、门禁监控等装置,实时掌握安全管理、人员及环境管理等情况,为管理者提供全面细致的决策依据,优化管理效果。展望未来,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广泛应用,数据化管理趋势愈发明显。建筑企业需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新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以科技赋能管理,推动建筑工程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5.6信息化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已迈入信息化初级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物资管理与办公信息化两方面。多数建筑单位构建了科学完善的施工资源信息库,用于收集、整理管理信息,实现对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等的全过程、全方位管控,有效保障了工程管理任务的落实,提升了管理效率与质量。在实践中,众多企业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壮大技术优势。这不仅优化了管理流程,还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6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

未来建筑工程管理将呈现四大趋势: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可持续化、信息化协同化、人性化创新化。BIM、物联网等技术推动工程精细化、智能化运营,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面对资源环境挑战,绿色建筑理念深入人心,节能环保材料与技术广泛应用,提升建筑可持续性。互联网、云计算促进各环节无缝协作,实时共享数据,提高工程效率与质量。同时,管理更注重人性化与创新化,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打造舒适健康、智能便捷的建筑空间。这四大趋势将引领建筑工程管理迈向新高度,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7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是建筑行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通过创新管理机制、管理对象和主体结构、借鉴先进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工作,建筑企业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同时,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可持续化、信息化协同化以及人性化创新化等发展趋势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管理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筑企业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为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梁勇.探究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U].建材与装饰,2018(40):181-182.

[2]杨秀勇.探析建设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相应措施D.绿色环保建材,2018(09):201-202.

[3]孙正茂,李胜龙.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U.黑龙江科学,2018,9(17):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