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吉林 130000
摘要:本文针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问题,系统研究了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方法和策略。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及主要风险类型,然后详细探讨了定性、定量和综合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风险规避、减轻、转移和接受在内的风险管理策略,并强调了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预案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科学的风险评估和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1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因此,开展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及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旨在系统分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各类安全风险,探讨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和管理策略,为提升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2水利工程施工特点及风险类型
水利工程施工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决定了其面临的安全风险类型和程度。首先,水利工程通常规模庞大,涉及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浇筑、金属结构安装等多种作业,施工工序复杂,交叉作业多。其次,施工环境特殊,大多位于江河湖泊等水域附近,受水文气象条件影响显著。再次,施工周期长,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期间可能经历多个汛期,增加了不确定性因素。根据风险来源和性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风险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自然风险包括洪水、暴雨、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技术风险涉及施工工艺、设备故障、材料缺陷等技术因素;管理风险主要指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人为风险则包括操作失误、违章作业、安全意识不足等人为因素。这些风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系统。
3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3.1定性评估方法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定性评估方法是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手段,主要依赖专家经验、行业规范和工程实践判断风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该方法的核心优势在于操作简便、实施成本低,尤其适用于数据不足或风险因素难以量化的场景。常用的定性评估工具包括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安全检查表通过系统性地对照标准规范,逐项排查施工现场的潜在隐患;预先危险性分析则从施工工艺、设备、环境等方面识别可能的风险源,并评估其影响程度。然而,定性评估的主观性较强,评估结果可能因专家经验水平不同而存在偏差。因此,该方法更适合用于初步风险筛查或辅助其他评估手段,以提高整体风险评估的全面性。
3.2定量评估方法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定量评估方法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精确计算,为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常用的定量评估技术包括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蒙特卡洛模拟等。故障树分析采用逻辑演绎法,从顶事件(如坍塌、淹溺等事故)出发,逐层分解至基本事件(如支护失效、排水不畅等),计算事故发生的概率。事件树分析则从初始事件(如暴雨、设备故障)出发,模拟不同应对措施下的可能后果,评估风险演变路径。蒙特卡洛模拟利用计算机随机抽样技术,模拟复杂施工环境下的风险概率分布,适用于多变量、非线性的风险评估。定量方法的优势在于结果客观、可比性强,但依赖大量历史数据和精确的模型参数,在数据不足时可能影响评估准确性。
3.3综合评估方法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综合评估方法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估的优势,采用多指标、多层次的评估体系,以解决单一方法的局限性。层次分析法(AHP)通过构建风险因素的判断矩阵,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实现风险优先级的排序;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则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处理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语言(如“较高风险”“较低风险”),使评估结果更贴近实际。此外,灰色系统理论、贝叶斯网络等方法也被用于复杂水利工程的风险评估。综合评估方法能够整合专家经验、实测数据和工程实际,适用于风险因素相互关联、影响程度动态变化的场景。例如,在大型水库施工中,可结合AHP确定不同施工阶段的关键风险,再采用FCE量化风险等级,最终形成动态风险管理策略。这种方法提高了评估的全面性和适应性,但计算复杂度较高,需借助专业软件辅助分析。
3.4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与组合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需结合项目特点、数据条件和评估目标。对于小型水利工程或初步设计阶段,可采用定性方法快速识别主要风险;对于大型复杂工程(如高坝、长隧洞等),则需采用定量或综合方法进行精细化分析。同时,多种方法可组合使用,例如先通过安全检查表进行风险筛查,再采用故障树分析量化关键风险的概率,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管控优先级。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风险可视化分析、人工智能辅助的风险预测等新方法逐渐应用于水利工程,可进一步提升风险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均需确保评估结果的可操作性,为后续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策略
4.1风险规避策略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风险规避是最彻底的风险管理方法,通过调整施工方案或取消高风险作业来完全消除潜在威胁。在水利工程中,常见规避措施包括优化施工时序避开汛期、改变开挖方式减少边坡失稳风险、采用预制构件降低高空作业频率等。该策略适用于后果严重且难以控制的风险,如地质条件极差的隧洞施工或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高危作业。实施时需结合技术经济比较,确保规避措施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需建立严格的方案变更审批制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4.2风险减轻措施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实施
风险减轻是应用最广泛的管理策略,通过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风险概率或减小损失程度。典型措施包括:加强边坡支护系统、完善排水设施、设置安全防护装置等硬件改进;实施标准化作业流程、加强现场巡查、优化施工组织等管理优化。在水利工程中,需特别关注围堰稳定性、混凝土浇筑质量、爆破作业安全等关键环节。该策略要求建立动态风险监测机制,定期评估控制措施有效性,并根据施工进展及时调整防护方案,形成闭环管理。
4.3风险转移机制在水利工程施工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风险转移通过保险或合同约定将部分风险转嫁给第三方承担。工程保险是最主要形式,包括建筑工程一切险、第三者责任险、施工人员意外险等。合同转移则通过分包协议、免责条款等方式明确风险分担。该策略适用于发生概率低但损失大的风险,如自然灾害、重大设备损坏等。实施时需注意保险条款的覆盖范围与免赔条件,建立专业的保险理赔团队,同时要避免因过度依赖保险而放松现场安全管理,确保风险转移与自主防控相结合。
4.4风险接受原则与残余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接受是针对不可避免且影响可控的残余风险采取的管理方式。实施前提是风险等级经评估处于可接受范围内,且控制成本高于潜在损失。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对接受风险进行持续跟踪;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设置风险预警阈值和响应机制。在水利工程中,常见于小型地质灾害、常规气象变化等常态风险的管理。该策略要求建立完善的风险登记制度,明确各岗位监控职责,并做好应急资源储备,确保接受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5结语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可以全面识别和量化施工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风险,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而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则能够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工程顺利实施。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为水利工程建设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祥梅, 王萍. 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中的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J]. 水上安全, 2023, (14): 172-174.
[2]王晓飞.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9, 47 (06): 172-175.
[3]袁有衡.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安全风险及改进建议[J]. 河南农业, 2019, (02): 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