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麻醉手术室 510800
摘要: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措施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本院接诊的62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取程序化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程序化护理措施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程序化护理措施;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并发症
重症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易引发肺部感染、呼吸道阻塞等并发症[1]。气管切开术作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救治措施之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和吸氧状况,提高抢救成功率[2]。然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难度较大,对护理技巧、护理经验等提出了严格要求。本研究旨在探讨程序化护理措施在此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本院接诊的重症颅脑损伤并行气管切开术的62例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重症颅脑损伤诊断标准[3];(2)成功实施气管切开术。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禁忌症;(2)存在严重精神障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日常用药、呼吸护理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程序化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气管切开术基本知识及手术必要性,减轻其紧张、焦虑情绪。(2)术后护理:①气道护理:应用吸痰技术对患者加强排痰护理,使用过程要求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呼吸道黏膜。②血压控制: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实时动态监测患者血压情况。③可行方案进行拔管与试封气管切开,如果试封未成功,可在院与家属做好套管护理相关宣教后带管回家。④气道湿化护理:采取滴注湿化液或雾化吸入等方式持续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处理,避免发生肺部感染。⑤环境管理:控制病房湿度40%-60%之间.温度22-25%之间。⑥口腔护理: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4次,最好选用1.5%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清洁。(3)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呼吸道阻塞等。
1.3观察指标
1.3.1 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评估。
1.3.2 并发症 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呼吸道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3.55%,较对照组的70.97%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率 |
观察组 | 31 | 18(58.06) | 11(35.48) | 2(6.45) | 29(93.55) |
对照组 | 31 | 10(32.26) | 12(38.71) | 9(29.03) | 22(70.97) |
χ2值 | 5.415 | ||||
P值 | 0.019 |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3%,较对照组的22.58%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n(%)]
组别 | 例数 | 肺部感染 | 呼吸道阻塞 | 总发生率 |
观察组 | 31 | 1(3.23) | 0 | 1(3.23) |
对照组 | 31 | 5(16.13) | 2(6.45) | 7(22.58) |
χ2值 | 5.167 | |||
P值 | 0.023 |
3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因咳嗽反射丧失或减弱、意识障碍等原因,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进而引发肺部感染、呼吸道阻塞等严重并发症[4]。气管切开术作为改善通气和吸氧状况的重要手段,其术后护理对于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实施程序化护理措施,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程序化护理措施在术前、术后及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等方面均有所涉及,确保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得到系统、规范的护理[5]。术前护理通过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减轻其紧张情绪,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术后护理则通过加强呼吸道管理、血压控制、气管套管护理等措施,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气道湿化护理和环境管理,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恢复环境,促进了患者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程序化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且在预防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分析其原因,是因为程序化护理措施是基于一套明确、系统、规范的护理流程,确保了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操作时能够遵循一致的标准,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失误,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效率;强调早期识别潜在的并发症风险,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因素,从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程序化护理措施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曾颖甜. 循证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血气分析及并发症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9):4261-4263.
刘海木. 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J]. 健康之友,2021(5):218.
王若琪,毕立清,阙军. 重症颅脑损伤致神经源性心肌顿抑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3,20(2):219-223.
郭志刚.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4):196-197.
李王芳,冯倩,马晓颖,等. 程序化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相关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9):1291-129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