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丁字桥镇希望小学校 637600
摘要: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强调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其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故而教师应当重视习作教学并对其予以优化创新。对此,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针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展开探讨,先是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探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而后针对如何基于核心素养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出相应建议,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师做好习作教学、促进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习作教学;优化路径
引言
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将习作教学作为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然而,从教学现状来看,一些语文教师实施的习作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活动并未体现核心素养、习作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习作兴趣等,这就导致习作教学的价值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对此,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推动习作教学的优化实施,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指小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具体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四项素养,它们形成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思考过程,并对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核心素养既是落实课程改革要求与新课标的题中之义,更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肯綮之举,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对课堂教学予以优化很有必要。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
(一)习作目标并未体现核心素养
习作目标对习作教学具有关键的导向作用,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来看,教师理应将一项或多项核心素养融入习作目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设置的习作目标并未体现核心素养。具体而言,一些教师直接为学生准备写作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提炼立意并开始写作,并未从语言、思维、审美和鉴赏层面对学生的写作予以明确要求,这就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未能有意识地将核心素养融入作文。与此同时,习作目标是教师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由于习作目标没有体现核心素养,故而教师也并未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准评价,致使评价失去其应有价值。
(二)习作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仍旧采取传统的习作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习作、教师讲评、学生修改,这就导致学生的思考、习作等活动全部处于教师的安排之下,只能根据教师的步骤进行习作。长此以往,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语文思维发展受限,而且如果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和范文,将很难提升自身的习作水平。同时,这种习作模式也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一些学生的习作水平较高,在习作期间具有较强的创造性,但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学生习作兴趣不高
对于小学生而言,习作需要明确立意、确定思路、构思结构、落笔写作,相较于阅读有着更高的难度,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容易在习作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缺乏足够的习作积极性。当前许多作文题目为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无法让学生自由发挥,不仅限制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也让学生感到习作教学相对枯燥,消磨学生的习作兴趣[2]。此外,当前一些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抱有应付心态,没有认识到习作的意义在于用语言表达自身观点、思想或情感,也没有认识到习作教学对自身核心素养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学生缺乏习作兴趣的重要原因。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优化路径
(一)聚焦核心素养,优化习作教学目标
对于习作目标并未体现核心素养的现实问题,教师应当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立足教材和单元主题,积极推动一项或多项核心素养融入习作目标,以此为学生的习作提供正确方向。
以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分别是《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和《金字塔》,对应国外世界文化遗产,而习作主题则要求写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以此形成对比,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元素,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正确看待文化差异并培养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同时,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师也要将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融入习作目标。具体来看,教师可综合从语言、审美和文化三个维度设置习作目标。
在语言知识维度,要求学生能够做到有目的地搜集、整理有关中国文化遗产的资料,合理运用课文内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做到围绕重点介绍国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审美维度,要求学生运用优美恰当的语言内容描述国内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突出世界文化遗产背后的传统之美、人文之美。在文化维度,要求学生通过习作了解世界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底蕴和人文价值,正确看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树立文化自信并增强文化自豪感、民族自豪感。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先从课文截取部分内容,如《威尼斯的小艇》中有“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崛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这段描述,其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手法与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威尼斯小艇的形制和特点。列数字、比喻两种手法对应的就是语言建构,而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运用这两种以及其他课文里的手法进行习作,以此达成语言运用的目标,使习作目标充分体现核心素养,也为学生的习作活动提供相应指导。
(二)实施读写结合,提升习作教学效果
阅读和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体两翼,分别对应语言建构、语言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语言知识、掌握写作技巧,以此完成语言知识建构,而后通过写作运用语言知识表达情况,做到语言运用[3]。因此,教师可以基于核心素养实施读写结合教学,让学生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并令其在写作期间进行思考,提升语文思维,产生以读促写的效果。
在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中,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的‘自画像’”,结合《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等课文,以及单元要求“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期间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是如何塑造人物特点、突出人物品质的。
以《黄继光》读写结合教学为例,教师带领学生赏析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语句,如“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便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这句话通过拿、喊、爬等一连贯的动词,突出黄继光干脆利落、英勇果断的形象特点。仅凭课文内容,学生还无法真切地感知黄继光的英勇和果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插图、影视资料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体验。在完成这一步的教学以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该段落进行仿写,要求学生回顾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找出场景中的关键人物及其动作,运用两个及以上的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点。
除了动作描写以外,还要充分运用文中的语言描写使学生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如“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这些语言描写突出了黄继光自告奋勇、勇担重任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品质。同时,参谋长、战士们也有对应的语言描写,也能从侧面塑造黄继光的形象特点,如战士们高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证明黄继光完成任务、英勇牺牲,对应上一段的“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使黄继光的形象更立体、更真实。
结合上述语言描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要求学生能运用人物自身的语言或他人的语言突出人物形象特点。例如,学生结合习作主题“我的‘自画像’”,将自己作为描写对象,写到“天有点阴,我刚准备出门,妈妈对我说:‘等下可能要下雨,不如明天再把课本给强强送去吧’,我跟妈妈说‘不行,今天我不小心错拿了强强的课本,要是没有课本,他就没法完成作业了,而且我们刚刚在网上都说好了,放心,我很快回来’”,在这段对话中,学生运用语言描写的方式突出了“我”粗心但却守信的特点,由此形成正反对比,使“我”这一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将阅读教学与仿写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阅读以后立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习作,使其在完成语言建构的前提下运用语言知识进行表达,培养自身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切实提升核心素养水平。
(三)设置开放任务,鼓励学生创新思考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对此,可以设置开放式习作任务,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创新思考,从而培育创新思维。
以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教学为例,该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的奇思妙想”,四篇课文分别是《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和《千年梦圆在今朝》,对应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时,可以将写作任务设置为“奇妙的科幻世界”,而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结合这一任务,学生想象自己穿越回亿万年前与恐龙进行对话,比如,跟那些正在演化成鸟类的恐龙展开对话,询问它们为什么要进化出羽毛、翅膀,而后结合课文内容想象这些恐龙可能给出的答案,以此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再如,一些学生结合《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和《千年梦圆在今朝》两篇课文想象未来的人类世界,不仅有纳米技术,还有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宇宙星舰等,而后畅享这些科技事物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在习作期间,学生可以产生任何新奇的想法,只要符合正确的价值观,教师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将这些想法落实于笔端,以此使学生感受到习作的趣味性,也使其通过习作锻炼创新思维、想象能力。在习作结束以后,教师鼓励学生自告奋勇上台分享自己的作文内容,其他学生既可以进行积累,也可以对作文内容进行补充,以此增进课堂互动交流,让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习作水平,也方便教师对接下来的习作教学进行优化调整[4]。
(四)实施分层习作,满足学生习作需求
结合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语文基础、习作能力存在一定差异,这就意味着学生的习作需求是不同的,但以往的习作教学并未顾及这一点。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当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开展分层习作,以此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发展需求。
以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习作要求是“学会描写景物的变化”,三首古诗和三篇课文分别描述了不同的景象,但都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呈现了景象之美,并寄托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因此,这一单元对应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其中,审美鉴赏与创造又可细分为语言之美、景象之美和情感之美,结合单元习作要求“学会描写景物的变化”,教师可以开展以审美创造为核心的习作教学。
在本单元的习作之中,教师将习作要求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要求学生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描述优美的景象。第二层次,要求学生在描述景象的同时表达某种感情,突出作文的情感之美。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习作水平和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分层,将其分为基础层、发展层[5]。其中,基础层的学生语文基础一般,课堂表现不够积极,习作水平有待提升,而发展层的学生则具备较为扎实的语文基础,且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习作水平。针对基础层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第一层次的习作任务,在习作的过程中创造语言之美、景象之美,如果尚有余力,则可以尝试表达某种感情,以此使作文具备一定的情感之美。针对发展层学生,要求他们运用语言知识描述优美景象、合理表达自身情感,实现语言美、景象美和情感美的深度融合。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通过分层任务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并在审美鉴赏的基础上进行审美创造,使其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两项素养的协同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单元的习作主题对应的核心素养都不同,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分析教材内容,把握课文对应的核心素养,而后设计合理的习作任务,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五)完善习作评价,优化语文作业设计
评价和作业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可以将评价、作业与习作教学相结合。
针对评价,教师要从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反馈等方面予以优化。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作文,还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比如,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身情感、是否能让作文充满情感之美、是否能够合理运用人文知识等,这些都是重要的评价维度,教师可以据此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6]。其次,教师要做好随堂评价,将评价融入习作教学的全过程,比如,在读写结合期间,当学生成功仿写时,教师要予以鼓励,以此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使其感到习作的乐趣,进而增强其习作积极性。最后,应当根据评价结果予以反馈,比如,学生在描述某件事物时运用过多的比喻手法,导致作文内容看起来相对冗余,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两个比喻,然后结合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手法描述事物,以此提升学生的作文表达水平,切实促进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发展。
针对作业,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习作作业,以此突出语文学科的生活性特点,也能让学生通过作业提升习作水平、培育核心素养。比如,在学完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后,教师根据“二十年后的家乡”布置习作任务,让学生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可能有哪些变化,以此将习作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主动运用生活化素材,切实提升习作效果。再如,教师让学生每周完成一篇周记,要求学生记录周末做了哪些事、见了哪些人,并表达自己的感悟,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为日后的习作积累生活化素材。
四、结论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当前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习作目标并未体现核心素养、学生习作积极性不高、习作方式单一等。对此,教师要聚焦核心素养,将其融入习作教学目标,为学生习作提供正确方向,同时要运用读写结合、开放式习作、分层习作等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创新思考,使其体验到习作的乐趣,增强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还应当优化习作评价与作业设计,多措并举使习作教学落到实处,切实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芳.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创意写作教学实践探究 [J]. 小学生(下旬刊), 2024, (11): 28-30.
[2]高静雯.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实践路径分析 [J]. 小学生(中旬刊), 2024, (11): 103-105.
[3]朱康琪.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地图”的构建策略 [J]. 小学生(中旬刊), 2024, (10): 58-60.
[4]俞水珍. 利用生活资源启蒙儿童写作——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中年级生活化习作教学策略 [J]. 新课程, 2024, (23): 133-135.
[5]邹娟娟. “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收获与启示 [J]. 小学生(上旬刊), 2024, (07): 61-63.
[6]向去卓玛. 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结合路径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4, (03):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