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30105199107233516
摘要:市政管网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涵盖了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多个方面,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政管网建设的管理难点逐渐显现,影响了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市政管网建设在不同阶段的管理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推动市政管网建设的科学、高效管理。
关键词:市政管网建设;管理难点;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一、引言
市政管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命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市政管网建设过程中,管理难点日益凸显,尤其是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及后期维护等环节。这些难点不仅影响了市政管网建设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对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深入探讨市政管网建设的管理难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市政管网建设的管理难点分析
1. 项目规划的管理难点
市政管网建设的项目规划阶段,需要协调各方利益,确保管网系统的合理布局和可行性。然而,由于不同部门和利益方之间的协作障碍,以及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项目规划与设计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平衡各方需求,制定出可行的设计方案,成为项目规划中的一大难点。特别是在老旧城区,城市发展规划的变动较大,管网设计需要考虑现有管网的改造与更新,进一步增加了设计的复杂度。此外,规划阶段还面临用地限制、地下空间资源冲突及历史遗留设施干扰等问题,使得总体布局方案制定过程更加复杂,需要多轮论证与调整,才能达到设计目标的科学性与落地性。
2. 施工前设计阶段的管理难点
施工前设计阶段,主要难点在于技术方案的确定和优化。市政管网的设计需要满足各种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同时还需要考虑施工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此外,设计阶段还需要与施工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确保设计意图能够准确传达给施工人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技术标准的不断更新和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设计阶段往往难以做到尽善尽美,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设计过程中还常因地质勘察资料不足、周边建构筑物信息不明确而带来安全与适配性问题,增加了后续修改成本,造成管理难度显著提升。
3. 施工现场的管理难点
施工阶段是市政管网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管理难点最为集中的阶段。施工现场需要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多变的施工条件和各种突发事件。如何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任务。同时,有可能发生同一工作区域有多家项目主体进行实施,施工现场工作面往往难以满足理想状况,无法按计划做到完全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例如长沙市第七水厂新建工程的原水管线段,因与伊莱克斯大道项目有重合工作面的情况,需进行相应对接沟通处理。此外,还常常受天气、交通疏解、地下障碍物识别不清等因素影响,造成临时变更频繁、资源调配紧张,进一步加大了协调难度和风险防控压力。
4. 运营与维护的管理难点
市政管网建设完成后,后期的运营与维护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的管理难点。随着管网使用年限的增加,管道老化、破损、漏水等问题逐渐显现。如何及时进行维护和修复,确保管网的正常运行,成为管理的难点之一。此外,市政管网的维护工作还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协同合作,如何协调各方力量,制定统一的维修计划,进行及时的维修和养护,也是市政管网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管网的检测与监控也是一个重要难点,由于市政管网大多埋设在地下,发生故障时难以及时发现。并且,部分历史管线缺乏完整图纸资料,管网信息系统更新滞后,导致故障响应延迟,增加了抢修难度和运营风险,严重影响城市基础服务的持续性与可靠性。
1. 加强部门协调与沟通
在项目规划与设计阶段,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各方需求得到充分表达和平衡。同时,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技术评估和咨询,为项目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协调效率,应由市政主管单位牵头,建立包括规划、住建、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多部门联合会商机制,定期就管网布局、空间占用及接口衔接进行专题协调。同时,鼓励采用“多规合一”与“数字底图”辅助规划设计,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开挖等问题。此外,借助GIS系统整合各类地下管线信息,有助于提高规划精准性,减少规划偏差。在历史老城区或功能区叠加复杂区域,可通过开展地下空间探测与现状建模,科学分析管网布设路径,为前期规划提供更直观的基础支撑,确保整体方案的可实施性与长远性。
2. 优化设计方案与技术
施工前应充分结合现场条件,优化设计方案与技术路径。通过引入BIM、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可提前识别地下交叉冲突,提升设计精度与施工可操作性。设计阶段应组织多轮交底和可行性评审,确保施工单位全面理解图纸内容,并提出实际难点及改进建议。复杂区域应开展非开挖、柔性节点、防沉降结构等专项设计,从源头控制施工风险。同时,设计工作应紧跟国家与地方标准更新,结合行业经验优化成果,提高图纸的适应性与执行力。
3.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与规范,加强人员培训,提升质量控制和安全意识。对于多单位交叉作业区域,应主动对接协调,明确工作界面与验收标准,统筹施工时序,确保进度与质量同步推进。施工单位应设立现场管理小组,负责资源调配、接口协同、隐患排查等工作。针对复杂环境,如邻近构筑物、高压管道或雨季施工,应制定专门的组织设计与防控方案。现场管理应向信息化转型,借助智慧工地平台或施工管理APP,实现作业数据的实时记录与问题追溯。同时,应建立班前教育与工后总结机制,增强一线人员的风险识别与应急处置能力。
4. 推动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在运营与维护阶段,应积极应用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技术。通过部署压力监测、流量检测、液位报警、漏损监控等智能感知设备,接入城市管网监测平台,可实时掌握运行状态与异常信息。结合SCADA系统和物联网平台,实现远程调控与故障预警,提升响应效率。对老旧管网应逐步进行数字建档与GIS编码,建立完整的基础信息系统。同时,构建统一的维修计划与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责任边界,推行“分区包干、统一调度”管理模式。利用大数据与AI分析手段,对管道寿命、隐患高发区域进行预测与预警,为运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结语
市政管网建设的管理难点主要体现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及后期维护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部门协调与沟通、优化设计方案与技术、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以及推动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创新,市政管网建设的管理将逐步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持续的管理创新和技术提升,市政管网建设管理的难点有望得到有效解决,进而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增晖.雨季条件下市政道路施工的排水及基坑稳定技术优化[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5,24(05):124-126.DOI:10.20080/j.cnki.ISSN1671-3362.2025.05.041.
[2] 管娜,艾一丛,程艳艳.西安市老旧城区污水排放管理难点与解决对策[J/OL].清洗世界,1-6[2025-03-2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834.TQ.20250310.1537.025.html.
[3] 张丰,东进,宁建伟.长输供热管网工程造价管理实践与探索[J].新城建科技,2025,34(02):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