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5-24 17:28:45
/ 1

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研究

张斌

天津港航桩业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研究了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理论基础、关键环节和实施策略。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体系。重点研究了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等关键环节的造价控制要点,并提出了完善管理制度、应用信息技术、加强人才培养和建立评价体系等实施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全过程管理;成本优化

1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往往只关注某个阶段的成本控制,难以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全过程造价管理作为一种系统化、集成化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的理论基础、关键环节和实施策略,为建筑企业提供科学的造价管理方法,提高投资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

2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理论基础

全过程造价管理是指在建筑工程从决策到竣工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工程造价进行系统化、动态化的控制与管理。其核心理念是将造价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优化。全过程造价管理遵循系统性、动态性、预防性和经济性原则,强调各阶段协同与衔接。其方法体系包括目标成本法、价值工程法、限额设计法和全过程审计法等。这些方法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技术支撑,通过预先设定成本目标、功能分析、控制设计标准和动态监督等手段,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提高投资效益。

3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关键环节

3.1决策阶段造价控制的关键作用与实施要点

决策阶段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首要环节,对整个项目的投资效益具有决定性影响。该阶段的核心任务是通过科学严谨的投资决策程序,为后续各环节的造价控制奠定基础。重点控制内容包括:开展深入的市场环境分析和需求调研,确保项目定位准确;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和规模,避免过度设计;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提高投资估算的精确度;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选择最优实施方案。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成效直接影响项目全过程的成本管控效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3.2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核心地位与管控措施

设计阶段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研究显示其对总造价的影响度高达70%-80%。该阶段应采用限额设计、标准化设计等先进方法,在保证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优化设计方案。主要管控措施包括:严格执行设计概算编制规范,确保概算准确性;开展多方案经济性比选,选择性价比最优方案;建立严格的设计变更审批制度,控制变更数量;推行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提前考虑施工可行性。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避免后期出现重大造价偏差。

3.3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的重点内容与管理要求

招投标阶段是造价控制的重要过渡环节,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合同履行效果。该阶段的造价控制重点包括:编制完整准确的工程量清单,避免漏项和计算错误;科学确定招标控制价,既要防止高价中标,又要保证合理利润;精心设计合同条款,明确造价调整机制和风险分担原则。管理要求具体为:规范招标文件编制,确保内容完整清晰;采用合理评标办法,平衡价格与技术因素;加强合同管理,明确各方权责;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降低履约风险。这些措施有助于选择优质承包商,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创造条件。

3.4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实施重点与动态管理

施工阶段是将造价控制落实到实处的关键环节,需要建立全过程动态管控机制。重点控制内容包括:严格审核工程进度款支付申请,确保与实际进度相符;规范设计变更管理程序,控制变更引起的造价增加;加强现场签证管理,杜绝虚假签证;实施动态成本核算,及时发现并解决造价偏差。该阶段应采取现场巡查、定期核算、专题分析等措施,实现造价的过程控制。同时要注重施工组织优化、材料设备管控等具体工作,确保实际支出不突破目标成本。

3.5竣工阶段造价控制的收尾工作与总结评价

竣工阶段是造价控制的最后关口,也是检验全过程管理成效的重要环节。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全面收集整理竣工资料,确保结算依据完整;严格审核工程量,防止虚报多算;规范应用结算依据,统一计价标准;编制完整的竣工决算,分析投资效果。同时,应对全过程造价管理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各阶段管控措施的成效与不足,为后续项目积累经验。通过竣工阶段的严格把关,可以确保项目造价的最终可控,并为建设单位提供完整的投资效益分析报告。

4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实施策略

4.1健全造价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

完善造价管理制度体系是确保全过程管理有效实施的基础性工作。首先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参与方在造价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和权限边界,形成权责对等、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其次要制定系统完备的管理流程和操作标准,覆盖从投资决策到竣工结算的全过程,包括各阶段造价控制的关键节点、审批流程、文件标准等内容,实现管理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同时要建立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定期例会、专题协调会等形式,确保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对称和问题及时解决。此外,还应建立配套的监督考核机制,将造价管理成效纳入各参建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4.2信息技术在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深刻改变传统造价管理模式。BIM技术作为核心支撑,通过构建三维数字模型,实现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工程信息的集成共享,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提高造价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大数据分析技术可对历史工程数据进行挖掘,建立成本数据库和指标库,为投资估算、设计概算等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风险预警模型识别潜在的成本风险。云计算平台打破时空限制,支持多方在线协同工作,实现造价文件的云端存储、版本管理和在线审批,大幅提升管理效率。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算量、自动计价等应用将进一步提升造价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建筑企业应当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分阶段推进技术应用。

4.3造价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策略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实施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支撑。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专业技能提升培训、管理能力进阶培训等,形成完整的人才成长通道。在人才引进方面,要重点引进既懂工程技术又精通造价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熟悉BIM等新技术的创新型人才。在日常管理中,要建立常态化的业务交流机制,通过项目复盘、案例分享等形式促进经验传承。在激励机制方面,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将造价控制成效与个人绩效直接挂钩,同时设计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职业发展通道,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还应鼓励员工参与行业交流活动和继续教育,持续更新专业知识。

4.4全过程造价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持续提升造价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全面覆盖各管理维度,包括经济性指标(如投资节约率、变更率等)、时效性指标(如各阶段造价文件提交及时率等)、质量性指标(如造价文件差错率等)以及满意度指标(如各参建单位评价等)。评价周期应当结合项目特点合理设置,大型项目可实行季度评价与年度评价相结合,在关键节点开展专项评价。评价方法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既要关注数据指标,也要重视过程管理评估。评价结果应用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改进机制,将评价发现的问题纳入PDCA循环,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同时要将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形成良性循环。随着管理实践的深入,还要定期对评价体系本身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其科学性和适用性。

5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通过科学的理论指导、关键环节的重点控制和有效策略的实施,可以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提高投资效益。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变革,全过程造价管理将向更加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建筑企业应积极适应这一趋势,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提升核心竞争力,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闫五峰.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36):29-30.

[2]付建亭.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策略[J].质量与市场,2020,(24):17-18.

[3]蒋霞.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对策分析[J].居舍,2020,(35):133-13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