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5-24 17:31:17
/ 1

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研究

杨宏伟

大理市水利服务中心,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农村供水工程属于影响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工程,但不可否认的是,以现阶段情况来看,在农村供水工程中已然表现出了弊端问题,包括设施落后以及资金缺失等,所以容易引发供水不稳以及水质较差等相关状况,针对该种状况,大力构建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利于及时解决上述问题,真正保障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关键词: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前言: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村供水工程已经越发关注起来,该项工程不但会影响到农村人民平日的生活质量,也关乎农业生产能否顺利实现,然而在具体运行的阶段中,却发现存在运营责任主体缺失、以及产权不明确等相关的问题,所以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供水工程作用的体现,对此,就应该采取可行方式,大力保障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的落实效果,最终也利于促进农村地区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构建权责明晰的管理体系,落实主体责任

在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的构建中,务必要将权责明晰管理体系的构建作为重点所在,确保大力落实主体责任。就以往的情况来看,发现某些地区由于存在权责不清晰的状况,所以严重损伤了工程管理的质量,致使产生严重的水质问题,在此情况下,构建权责明晰的管理体系就为必须落实的一项重要举措[1]。对县级政府来说,应该根据县域的真实状况,确定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目标,还应该制定科学的运营管控办法,为农村供水工程的长效运行带来制度层面的支持。

在技术导向以及行业监管的方面上,水利部门肩负重任,所需承担的责任较多,不管是在工程设计环节的监管,还是在运营阶段的水质检测等方面,均强调水利部门履行自身的监管及检测工作责任,进而才有助于保证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能够满足我国在此方面的相关要求及标准。除此之外,乡镇政府也为责任主体,针对工程用地方面所产生的矛盾状况,务必要予以尽快的协调,并做到尽快解决广大群众所提出的供水问题。村集体应该突显基层组织作用,建设出一支巡查队伍,以便严格巡查供水管网等方面。对于专业化企业来说,也应该投入到运营维护中,解除村集体管控中的薄弱问题,以此来进一步提升供水的稳定性。

责任主体

管理职责

具体工作内容

县级政府

统筹规划与政策制定

编制农村供水工程规划,出台运营管理办法,协调部门资源

水利部门

技术指导与行业监管

提供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定期检测水质,监督运营合规性

乡镇政府

属地管理

协调工程用地,监督村集体管护工作,处理群众投诉

村集体

日常管护

组织村民巡查管网,上报设施故障,宣传节水知识

专业化企业

运营维护

负责设备检修、水质净化,保障供水稳定

二、创新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破解资金难题

在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中,对资金有着较大的需求,若想保障资金的充足性,就应该创新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确保破解资金难题。在农村供水工程运营中,政府财政专项资金占据主导位置,每年均会提供专项资金用作在管网改造、以及提高水质等重点项目中,社会资本在管控资金、以及技术层面上均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若能够投入到农村供水工程的有效建设中,就能够以科学的收益分配来获得显著的效益。举例分析,某县采取了PPP模式,大力建构了农村供水工程,企业主要在于投资运营等,政府在于提供费用,如此不但利于提升供水的效果,也可以下降财政负担,另外,村民自筹资金也为一项资金来源,对此,强调培养村民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能够更为爱护农村的供水设施,村民自筹资金主要用做在日常耗材的更换等方面上。再者,还需要引入水费收益再投入机制,从而在农村供水工程的维护等方面上,就能够利用该费用来提高维护的效果[2]。也能够结合不同的筹资方式,包括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筹资等,将这部分资金用作在突发状况的处理等方面,最终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农村供水工程处于平稳运行的状态下。

资金来源

占比范围

主要用途

政府财政专项资金

50%-60%

基础设施建设、水质监测设备购置、技术培训

社会资本

20%-30%

新建水厂、老旧管网改造、智能化系统建设

村民自筹资金

10%-20%

小型设施维修、日常耗材更换、节水宣传

水费收益再投入

10%-15%

设备维护、人员工资、应急抢修

三、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确保管理实效

若想使农村供水工程得以长效运行,也需积极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确保管理的实效性。以现阶段情况来看,发现某些地区已然表现出监督不足、以及考核缺失的状况,致使在工程管理中表现出了严峻问题,所以应该通过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来及时处理相关的问题,在政府监督的方面上,不管是对水利部门,还是环保或是卫生部门来说,均应该投入到检查工作中,以便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及设备问题,进而才能够实施尽快的处理。可以分为定期检查以及抽查这两种方式,前者在每个季度中落实一次即可,后者就没有规律可言,强调进行突击检查,如此更利于保障检查结果的可靠性[3]。再者,也应该设置群众举报热线,使群众也能够参与到监督工作中,针对群众所提出的问题,相应部门务必要实施尽快的受理、展开严格的调查工作,以便快速的解决问题,并使群众及时获知最终的处理结果。除此之外,应该建构可行的考核评估标准,在考核的过程中,需要涉及资金运用、服务水平等诸多层面,还应该将最终的考核结果和政策支撑、资金提供等方面相联系,针对表现十分优异的地区,能够为其带来来更多的财政补贴,而针对表现较差的地区就应该予以惩处,还应该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加以整改,否则将缩减对其的资金支持。还有必要引入责任追究机制,针对存在严重管理问题,同时态度消极的责任人,就应该对其加以问责,必须要利用规范、严谨的监督及考核机制,使得相关方均能够严格履行自身的管理责任,最终才利于促进农村供水工程获得长效运作及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满足农村居民的用水需求,促进农村地区的显著发展,在新时期下,就应该强化建设农村供水工程,而若想提升工程的建设与运营效果,就应该大力引入长效运行管理机制,这主要强调在创建权责明晰的管理体系,创新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以及完善监督考核机制这三个方面上,提升对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的构建效果,以期最终真正彰显出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价值,实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新秀.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机制与措施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3): 219-220.

[2]汪世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浅析[J].新农业,2023,(03): 103-104.

[3]保长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构建路径探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 (15): 111-113+117.

作者简介:杨宏伟(1975.11—),男,白族,云南大理人,大专,水利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村供水保障、农田水利、灌区建设工程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及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