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30124197909306553
摘要:随着我国都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已成为新都市的显著象征。这些高楼大厦主要依赖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地下室作为其核心构造元素,承载着重要功能。然而,由于地下水的频繁作用,地下室的防水混凝土结构一旦受损,便会引发钢筋锈蚀,导致严重的渗漏问题。这不仅缩短了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还干扰了地下室设施的正常运转,对整体结构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确保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的质量,使其能在长期水下环境中保持结构稳定性,显得至关重要。研究如何有效进行地下室防水施工策略,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设计与施工领域的关键课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水工程;要点;质量控制
1防水工程的作用
1.1延长建筑寿命
建筑防水问题的成因多元且复杂,涉及的因素包括选用的防水材料不符合标准、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和技术执行不到位等。这类问题一旦发生,如渗漏严重,会直接侵袭结构基础,侵蚀楼板、墙面和内部钢筋,对工程的整体质量构成毁灭性打击,并显著缩减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提升对防水工程的严谨管理和专业实践,对于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2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当今全球化与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高层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居民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提升了生活质量。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防水问题的挑战,它不仅导致了不必要的重复维修成本,更为关键的是,它对居住者的生活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强化防水设施的构建显得至关重要,这是保障民众生活安稳与资产安全的关键环节。
2高层建筑防水工程要点
2.1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要点
在开展地下室建设之前,需预先制定详尽的混凝土防水构造专项施工方案,该方案应明确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关键点,并准确标注结构接合处,确保与施工图纸一致。方案完成后,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审核,通过后进一步提交监理审批,获得同意后才能在实际施工中执行。施工团队需充分理解施工规定,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核心工艺是混凝土浇筑,常见的方式包括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浇筑方法的选择应依据具体工程情况。防水混凝土的防水性能主要依赖于骨料级配、水泥用量的合理性及适量添加的外加剂。在地下室施工防水混凝土时,需密切关注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标准,则应立即停止并重新搅拌。
浇筑墙体与地基基础连接部位时,质量控制尤为重要,需避免在连接密集区域使用粒径过大的石子,防止阻碍混凝土泵送至结构内部。地下室的梁板浇筑通常因体积较大而需分阶段进行,确保每个角落都能充分振捣。模块支架上的小孔用于排除浮浆,同时在浇筑防水混凝土时,必须预防地下室基础、梁和墙体过度收缩。浇筑4至5小时后,应用长刮刀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平整处理,以防止不平整现象的出现。
2.2屋面施工技术要点
混凝土楼板结构的施工,作为屋顶防水防渗工程的关键环节,着重考量了混凝土的多元特性和钢筋布局的影响。尽管在浇筑阶段无需预留施工缝,但后期的养护步骤绝不可忽视。找平层施工采用提浆压光工艺,确保坡度均匀,最小坡度保持在2%,且最低点厚度不得低于25毫米。铺设柔性防水层时,严格遵循专业规定,把控其厚度、高度和完整性。屋顶竣工后,闭水测试是必不可少的检验手段,以便尽早发现并修复潜在的渗漏问题。在实施天台防水层施工时,滴水线的设计策略至关重要。设计时,特别关注屋面与墙面交界区域,通常采用圆弧过渡设计,并将防水层向上延伸约50厘米,以增强边缘防水效果。
2.3墙面防渗
据研究数据显示,当降雨量超过10cm,会出现明显的帷幕效应,此时墙面静水压力普遍达到70kg/m2。这种情况下,雨水极易通过墙体裂缝渗透至室内,对内部装饰造成严重损坏,同时,建筑外墙也可能遭受雨水侵蚀,影响整体美观。
在砌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防水措施往往被施工队伍忽视,他们对建筑材料的特性理解不足。常用的烧结多孔砖、空心砖以及蒸养混凝土等材料具有极高的吸水性,吸水率能超过20%,这直接导致外墙的防水性能低下,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在砌砖作业前,需要先对砖块充分浇水以保证其湿润度。外墙施工时,通常采取满刀灰工艺,严格禁止任何省工行为。此外,还需在外墙的伸缩缝处涂抹防水涂层,以提升外墙的防水效能。
3防水工程质量的提升措施
3.1积极应用先进的防水技术
建筑工程中,屡见不鲜的是渗透问题的挑战。针对这类问题,必须采用精准的防水防渗策略。首先,对于外墙,推荐采用小砌块防水技术,确保选用的砖块严格遵循施工规范,且需单独运用,以防止与其他结构材料混合导致结构完整性受损,从而预防裂缝的发生。同时,混凝土楼板也是防水的重要环节,需精心设计外墙面模板,严谨地浇筑混凝土,以此确保墙体坚固,无裂缝隐患。
在卫生间和厨房的防渗处理上,关键在于精确的布局设计,确保排水系统的高效运作,能够顺利排除积水。特别是在积水密集区域,可巧妙运用防水材料,如防水粉或精细颗粒混凝土,进行有效封堵,提升整体防水性能。每个环节都需精细操作,以确保建筑的防水防渗效果最大化。
3.2涂抹防水施工质量控制
在进行防水涂层作业时,首先要彻底清除尘土和杂物,然后才开始防水增强层的建设。一旦施工材料开启,禁止使用额外的材料进行稀释。通常,选择增强层时会特别关注细节部位,如遇到地漏或排水口等易损区域,建议添加一层增强层。防水涂层通常需涂抹两次。施工时,可运用塑料刮刀和橡胶刮刀,在已打底胶的基层上进行首次涂抹,确保涂抹的均匀性和厚度适宜,避免气泡产生,首遍涂层的厚度应不超过1.5mm。首次涂抹后,需等待24小时干燥,才能进行第二次涂抹。第二遍涂层的厚度可以稍薄于第一遍,但最低不得低于0.7mm。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可以选择分次涂抹,如果选择四次涂抹,每次的涂抹量为0.6kg/m2。此外,也可结合涂层的厚度和均匀性考虑采用喷涂的方式。
3.3成品保护方面
完成的防水涂层需强化后期保护,避免遭受踩踏、雨淋、强烈日晒或尖锐物体的损害,应及时设立保护层。对于地下室的防水保护层,应当迅速进行回填土壤。室内如卫生间的防水涂装一旦施工完毕,应立即封闭,防止非相关人员进入。若确实需要进入防护区域内,务必采取防护措施,如使用泡沫垫等进行包裹后再行进出。
结论
随着科技的持续演进,新兴的防水材料层出不穷,新的技术和工法也不断研发。这必将引领防水工程的材料品质和施工技艺迈向更高层次。然而,一切以人为本的原则不可动摇,唯有对人才进行严谨的管理与培养,方能确保防水工程质量不断提升,促进防水工程技术的革新。进而,这将有力保障高层建筑的防水质量,助推房屋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创造更优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养坤.高层住宅装饰施工过程技术浅析[J].四川建材,2010,36(1):170.
[2]张代明.高层建筑防水工程的要点分析及质量控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3):95-96.
[3]沈春林,褚建军.中国建筑防水涂料现状与发展前景[J].中国建筑防水,2016(20):1-5.
[4]裴国军.房屋建筑工程防水维修措施探讨[J].全面腐蚀控制,2018(6):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