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马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庆市 408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24-06-13收治的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其胃脘痛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视觉模拟评定量表(VAS)分值为2分,较治疗前5分,显著降低;碳14呼气试验复查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DPM)=90(-);治疗期间未发生恶心、呕吐、腹泻、口干等不良反应。结论: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自拟茯苓薏仁汤加减;临床疗效
前言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胃部疾病,与多种胃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传统的治疗方案主要依赖于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或胃黏膜保护剂,然而,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治疗效果逐渐降低,且治疗过程中可能伴随一系列不良反应[1]。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其在提高根除率、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2]。中医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多与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肝气郁结等因素有关。因此,治疗应以“调和脾胃、祛湿化痰、扶正固本”等为主。本文通过对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践,分析自拟茯苓薏仁汤加减结合西药四联疗法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一、病史摘要
(一)病史
周某,女,52岁,患者自诉胃痛、反酸烧心、口干口臭半月。就诊前半月,患者饮酒后出现胃脘疼痛,灼热感,伴反酸烧心,口苦口臭。患者遂到我科就诊,给予自拟茯苓薏苡仁汤加减后胃痛稍有缓解。今日再次就诊我科。现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既往史
既往体质一般,否认“消渴、眩晕、心悸”等病史;否认“肺痨、黄疸”等性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及精神创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出生、生长于原籍,无长期外地旅居史,生活环境一般,否认饮酒及吸烟史。无长期工业毒物、粉尘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精神创伤史及冶游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否认家族性肿瘤病史。
(三)中医查体
问诊、望诊:神色形态:神识清,精神可,面色黄,形态正常,步态正常。声息气味:语音响亮,吐字清晰,无异常气味闻及。皮肤毛发:毛发正常,有光泽;皮肤润泽,肤色无异常,无斑疹。
闻诊、切诊:舌红、苔黄腻,活动自如,舌底无瘀点,络脉色红,未见迂曲。脉滑数。
(四)辅助检查
2024-6-13我院碳14呼气试验提示:幽门螺杆菌(DPM)=500(+)。
(五)辩证分析
胃痛(湿热中阻):患者以胃脘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遂辨病为“胃痛”。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易生湿热,阻塞气机,不通则痛,故见胃脘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故辨证为“湿热中阻”。
(六)中西医诊断
中医诊断:胃痛。
西医诊断:1.慢性胃炎;2.幽门螺杆菌感染。
二、诊疗经过
予以患者枸橼酸铋钾片0.3g、替硝唑片0.5g、克拉霉素片0.25g、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口服,每日三次。并在此基础上加用本院自拟方茯苓薏仁汤加减:山药20g、木香10g、炒鸡内金20g、炒麦芽20g、当归20g、枳实10g、党参20g、百合20g、薏苡仁10g、茯苓20g、瓜蒌皮10g、白及20g、白花蛇舌草10g,将上述汤剂经本院煎煮机器煎煮后,制成每200ml饮剂,每日两次,一次一袋。总疗程为15天。
三、效果评价
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其胃脘痛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视觉模拟评定量表(VAS)分值为2分,较治疗前5分,显著降低;碳14呼气试验复查显示:DPM=90(-);治疗期间未发生恶心、呕吐、腹泻、口干等不良反应。
四、讨论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寄生于人体胃黏膜。具体来说,幽门螺杆菌的尿素酶活性可以分解尿素生成氨,氨具有腐蚀性,可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其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炎症细胞因子如IL-8、TNF-α等,导致胃黏膜炎症。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其根除率下降。即使在标准的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中,仍有部分患者治疗失败,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治疗方案。
在中医理论中,胃病的形成与“脾虚”、“胃热”、“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病,中医认为是外邪(如幽门螺杆菌)侵袭,加上体内正气不足(如脾虚),导致胃部功能失调,进而出现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本文中,对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发现患者胃痛情况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幽门螺杆菌呈现阴性,治疗期间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显著清除幽门螺杆菌。这是由于,自拟方茯苓薏仁汤加减中的中药成分与西药四联疗法中的药物具有协同作用。中药成分能够增强胃肠道的免疫功能,促进胃黏膜修复,同时改善胃肠道的微环境,为西药的抗菌作用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提高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效率[3]。虽然,西药四联疗法中的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但中药方剂中的成分如茯苓、薏苡仁、白及等具有健脾利湿、养阴清热的作用,可以缓解西药引起的胃肠道不适,减轻对肝肾的负担,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外,中药成分如党参、百合、白花蛇舌草等具有补气养阴、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进而提升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总体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
参考文献
[1]吴震宇,张声生.中西医整合治疗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共识方案"与"个体化治疗"的协调统一[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24, 32(4):292.
[2]李晶洁,齐蕊,吕书勤.活血解毒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微观征象及炎症状态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 32(22):3130-3134.
[3]苏卫仙,刘倩,杜丙杰,等.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EGF和TGF-β_(1)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 32(5):692-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