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4-30 12:14:52
/ 1

高大模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

刘大维

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吉林省 132000


摘要:本文针对高大模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展开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高大模板工程的定义、特点及施工难点,然后详细分析了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包括设计计算、材料选择和施工方案制定。接着重点探讨了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和模板拆除等关键施工技术要点,并提出了质量控制措施。最后总结了高大模板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大模板;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高大模板工程在现代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高大模板工程是指支撑高度超过8米,或跨度超过18米,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²,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工程。这类工程具有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技术要求严格等特点,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深入研究高大模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从高大模板工程的特点出发,系统分析其施工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2高大模板工程概述

高大模板工程指支撑高度超8米、跨度超18米、总荷载超15kN/m²或线荷载超20kN/m的模板工程,广泛应用于高层、大跨度和特殊造型建筑。其特点是荷载大、作业空间复杂、对系统刚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施工难点包括复杂荷载计算、支撑系统设计、严格的过程控制和高安全风险。必须坚持"安全第一"原则,采取科学技术和严格质量控制措施。

3高大模板工程施工前的技术准备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前的技术准备是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设计计算,需全面考虑永久荷载(模板自重、混凝土及钢筋重量)、可变荷载(施工荷载、振捣荷载)和偶然荷载(风荷载等),并对模板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二是材料选择,要求模板面板厚度≥15mm,优先选用胶合板或钢模板,龙骨采用标准方木或型钢,支撑系统选用标准化钢管架,所有进场材料必须严格检验,特别是周转材料需重点检查其磨损变形情况;三是施工方案编制,应包含工程概况、工艺流程、质量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内容,需经专家论证完善,同时做好技术交底和设备准备工作,确保施工人员明确要点、设备状态良好。

4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4.1模板安装技术要点

高大模板安装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环节,必须严格遵循设计规范执行。安装前需进行精确的测量放线工作,使用全站仪等精密仪器确定模板的平面位置和标高基准点,并做好明显标记。支撑系统安装应遵循"先竖向、后水平"的原则,首先按照设计要求布置竖向支撑立柱,确保立柱底部垫板稳固,必要时对地基进行夯实或浇筑混凝土垫层处理。水平构件安装时,要严格控制主次龙骨的间距和标高,采用水平仪进行实时检测。支撑系统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水平拉杆和剪刀撑,形成稳定的空间受力体系,剪刀撑的夹角宜控制在45°-60°之间。模板拼装时要注意接缝处理,采用双面胶条或专用密封胶确保接缝严密,防止漏浆现象。对拉螺栓的布置要均匀合理,间距不得超过设计要求,并采用双螺母紧固。特别要重视支撑基础的稳定性处理,对于软弱地基必须采取换填、夯实或增设基础梁等措施。支撑立柱的接头应采用专用连接件,相邻立柱的接头位置要错开至少500mm,且同一断面接头率不得超过50%。

4.2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

混凝土浇筑是高大模板工程最关键的施工阶段,必须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浇筑前应组织专项检查,重点核查模板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连接节点的紧固程度以及模板密封情况,同时清除模板内的木屑、积水等杂物。混凝土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浇筑工艺,每层浇筑厚度严格控制在300-500mm范围内,上层混凝土必须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筑,避免产生冷缝。振捣作业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插入式振捣器,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振捣点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每点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秒,以混凝土表面泛浆且不再下沉为度。浇筑过程中要安排专职监测人员,使用位移计、倾角仪等设备实时监测模板和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要采取温度控制措施,如使用低温水泥、埋设冷却水管等,将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高强度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覆盖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在特殊气候条件下施工时,要采取相应措施,如高温季节加强养护,冬季施工做好保温等。

4.3模板拆除技术要点

模板拆除是高大模板施工的最后关键环节,必须科学组织确保安全。拆模时间必须根据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确定,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2.5MPa以上,底模拆除时梁板结构要达到设计强度的75%,悬挑构件要达到100%。拆模前要办理拆模申请手续,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拆除作业必须严格遵循"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逆序原则,先拆除非承重部位的侧模,再逐步拆除承重模板。对于高大模板支撑系统,要采取"分段、分级"的拆除方法,每次拆除高度不超过2m,并保留足够数量的临时支撑。拆除过程中要使用专用工具平稳操作,严禁采用撬棍猛撬或整体推倒等危险方式。拆下的模板材料要及时清理表面粘结的混凝土残渣,对变形部位进行校正修复,分类堆放在指定场地。对于周转使用的模板,要检查其完好程度,破损严重的要及时更换。拆除作业要设置安全警戒区,安排专人指挥监督,作业人员必须系挂安全带。在拆除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结构存在质量问题,要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处理。拆除完成后要及时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保护,避免后续施工造成损伤。

5高大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5.1原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高大模板工程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安全的基础环节。所有进场材料必须实行"三证"管理制度,即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进场复试报告。模板面板材料应重点检测厚度偏差(控制在±0.5mm以内)、表面平整度(2m靠尺检测间隙≤2mm)和含水率(控制在8%-12%)。钢支撑材料需进行壁厚测量(允许偏差±0.3mm)、直线度检测(偏差≤1/1000)和锈蚀程度评估(锈蚀深度≤0.2mm)。对扣件等连接件要进行抽样力学性能测试,确保抗滑移系数≥0.8。建立材料追溯制度,对每批次材料进行唯一性标识,不合格材料必须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材料堆放要分类存放,模板面板应平放垫高,钢构件要做好防锈措施。

5.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应采取"三检制"管理模式。模板安装阶段,使用全站仪检查轴线偏差(≤5mm)、水准仪检测标高偏差(±3mm)、铅垂仪控制垂直度(≤H/1000且≤15mm)。支撑系统重点检查立杆间距偏差(±50mm)、水平杆步距(±20mm)和剪刀撑角度(45°-60°)。混凝土浇筑时,安排专职质检员监督分层厚度(±30mm)、振捣间距(≤400mm)和振捣时间(20-30s)。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在关键部位设置位移传感器(精度0.1mm)和应力计,数据采集频率不低于1次/小时。拆模后立即进行实体检测,包括回弹法强度测试、超声波检测密实度、三维扫描仪测量几何尺寸等。所有检查数据要实时录入质量管理系统,形成可追溯的质量档案。

5.3分阶段验收控制要点

高大模板工程验收采取"三阶段"控制模式。支撑系统验收时,重点检查立杆基础承载力(≥150kPa)、支撑体系整体稳定性(侧向位移≤H/500)和节点连接可靠性(扣件拧紧力矩40-65N·m)。混凝土浇筑前综合验收包括:模板密封性检查(透光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3mm)和预埋件位置(±5mm)。拆模后结构验收要全面检测:混凝土强度(≥设计值)、表面平整度(2m靠尺≤4mm)、截面尺寸偏差(±5mm)和外观质量(无大于0.2mm裂缝)。每次验收必须形成书面记录,采用"问题清单"管理方式,整改完成后需经复验确认。关键节点验收应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并留存影像资料。建立验收数据电子档案,实现质量责任终身追溯。

6结语

高大模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设计计算、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到质量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高大模板工程正朝着标准化、工具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未来,BIM技术的应用将实现模板工程的数字化设计和模拟施工;新型材料和智能监测设备的采用将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水平;预制装配式技术的推广将减少现场作业风险。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始终是高大模板工程施工的核心。只有坚持科学管理、规范操作,才能确保高大模板工程的安全可靠,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海芳.高大模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J].石河子科技,2022(5):56-58.

[2]郑志阳.高大模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J].北方建筑,2022,7(1):71-74.

[3]刘峰.高大模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