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园林绿化施工及养护技术要点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4-30 12:14:52
/ 1

景观园林绿化施工及养护技术要点探究

刘丹

身份证号: 130722199309140527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景观园林绿化施工及养护技术的关键要点。通过分析施工设计原则、要素和流程,阐述了景观园林绿化施工的核心内容。同时,详细介绍了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土壤处理、植物选择与配置、灌溉系统设计技术要点,以及植物养护、病虫害防治、景观设施维护等养护技术要点。为景观园林绿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要点;养护技术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景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优质的景观园林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改善生态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然而,要打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景观园林,需要科学的施工设计和专业的养护技术作为支撑。本文探讨了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及养护技术的关键要点,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景观园林绿化行业的健康发展。

1景观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要点

1.1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是景观园林绿化施工的基础环节,直接关系到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合理的土壤改良和施肥能够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详细检测,了解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土壤改良措施包括(1)添加有机质:有机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常用的有机质有腐熟的堆肥、厩肥、泥炭等。(2)调节pH值:不同植物对土壤pH值的要求不同。通过添加石灰或硫磺等物质,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使其适合目标植物的生长。(3)改善土壤结构:对于过于粘重或过于疏松的土壤,可以通过添加砂土或粘土来改善其结构,使其更适合植物根系的生长。此外,还需要注意土壤的排水性和透气性。良好的排水性可以防止积水导致的根系腐烂,而良好的透气性则有利于根系的呼吸和生长。可以通过设置排水沟、使用透水性好的材料等措施来改善土壤的排水性和透气性。

1.2植物选择与配置

植物的选择,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不同植物对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选择植物时,应充分考虑季节性和地域性,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根据观赏特性,包括花色、叶形、树形等。选择时应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打造四季有景的园林景观。例如,春季开花的植物、秋季变色的植物等。根据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差异较大。选择时应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最终大小,避免因植物生长过快或过大而影响景观效果。

植物配置原则应遵循生态原则,注重乔灌草的合理搭配,营造丰富的植物群落结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合理搭配,不仅能够提高园林的生态效益,还能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植物配置还应考虑季相变化,选择不同季节开花、变色或结果的植物,打造四季有景的园林景观。例如,春季可以选择樱花、玉兰等开花植物,秋季可以选择银杏、枫树等变色植物。植物配置还应考虑空间布局,合理安排植物的位置和密度,避免过于密集或过于稀疏。合理的空间布局不仅能够提高园林的美观性,还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游憩空间。此外,在植物选择时,应优先考虑当地特有的苗木品种,这些品种通常对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有着良好的适应性,不仅易于成活,还能体现出地方特色。选择地域性苗木,有助于减少运输成本,降低养护难度,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推广地方植物资源。例如,在南方湿热地区,可以选择耐热耐湿的榕树、芭蕉等;在北方干旱地区,则可以选择耐旱的国槐、侧柏等,能让园林景观更具地域风情和生态价值。

1.3灌溉系统设计

灌溉系统设计是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的关键,合理的灌溉系统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还能提高灌溉效率。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植物需水量和水源条件等因素。地形地貌对灌溉系统的设计有重要影响,平坦地形可采用喷灌或滴灌,而坡地或复杂地形则需考虑灌溉水的均匀分布和防止水土流失。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设计时应根据植物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频率和灌溉量,例如草坪和花卉需水较多,而乔木和灌木需水较少。水源条件包括水源位置、水量和水质等,设计时需根据水源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和水泵设备,水源充足时可选用喷灌或滴灌,水源有限时则需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喷灌适用于大面积草坪和花卉,通过喷头均匀喷洒水分,节约水资源;滴灌适用于乔木、灌木和花卉,通过滴头将水直接输送至植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现代灌溉系统常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根据土壤湿度、天气预报等数据自动调节灌溉频率和灌溉量,提高效率并减少人工操作和维护成本。

1.4 其他施工技术要点

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还涉及硬质景观施工和照明系统设计等关键技术。园路作为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施工直接影响通行性和美观性,铺设时应考虑材料的耐久性、防滑性和美观性,常用材料包括石材、砖材和木材等。景观小品如雕塑、亭台、座椅等是园林中的重要装饰元素,其设计和施工需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同时兼顾功能性和艺术性。照明系统设计包括功能性照明和装饰性照明,功能性照明主要用于园路、广场等区域,确保夜间通行安全,应选择节能、耐用的灯具并合理布置;装饰性照明则用于植物、水景、建筑等区域,增强夜间景观效果,需选择色彩丰富、造型美观的灯具并合理安排位置和角度,以提升园林的整体美感和实用性。

2景观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要点

2.1植物养护管理

修剪整形是植物养护的基础工作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维持植物的良好形态,促进其健康生长。通过修剪,可以去除病弱枝、交叉枝和过密枝,改善植物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不同植物的修剪方法不同,乔木通常需要进行疏枝和短截,以保持树冠的均衡和美观;灌木则需要定期修剪,以维持其形状和密度;草坪则需要定期修剪,以保持其平整和美观。修剪时间应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气候条件确定,一般来说,落叶乔木和灌木应在冬季休眠期进行修剪,常绿植物则应在春季或秋季进行修剪。施肥是补充植物所需养分、促进其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合理的施肥能够改善土壤肥力,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和抗寒能力。施肥方法包括基肥和追肥,基肥是在植物种植前施入土壤的肥料,通常使用有机肥;追肥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施入的肥料,通常使用化肥或液体肥料。施肥时间应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和需肥特性确定,春季和秋季是施肥的关键时期。除草是减少杂草与园林植物养分竞争、保持景观整洁的重要措施。杂草不仅影响园林的美观性,还可能成为病虫害的寄主。除草方法包括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人工除草适用于小面积园林,化学除草则适用于大面积园林。使用化学除草剂时,应注意选择对园林植物无害的药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除草应尽早进行,特别是在杂草生长初期,及时除草可以有效防止其蔓延。补植是维持园林景观完整性的重要措施。通过补植,可以及时替换死亡或生长不良的植物,保持园林的美观性和功能性。补植时应选择与原植物相同或相似的品种,确保景观的一致性。补植后应及时浇水、施肥,并进行必要的修剪和支撑,以促进新植物的成活和生长。补植时间应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气候条件确定,一般来说,春季和秋季是补植的最佳时期。

2.2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加强植物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综合防治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物理防治主要通过人工捕捉、诱杀等方式控制病虫害;生物防治则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病虫害;化学防治则是使用化学农药控制病虫害。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通过定期巡查,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初期症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在使用化学防治时,应注意选择对园林植物无害、对环境污染小的化学药剂,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施药时间应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气候条件确定,通常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效果最佳。施药时应注意安全操作,佩戴防护装备,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吸入体内。

2.3景观设施维护

定期清洁、及时修复损坏路面以及防滑处理。清洁时应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避免损坏路面材料;修复时应使用与原路面相同或相似的材料,确保修复后的路面与周围环境协调;在雨季或冬季,应注意园路的防滑处理,确保游客的通行安全。照明系统维护包括定期检查、清洁和更新。检查内容包括灯具的亮度、线路的连接、控制系统的运行等;清洁时应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避免损坏灯具和灯杆;适时更新老旧设备,采用节能、环保的照明设备,提高照明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座椅和垃圾桶维护包括定期清洁、修复和更新。清洁时应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避免损坏设施;修复时应使用与原设施相同或相似的材料,确保修复后的设施与周围环境协调;适时更新老旧设施,采用耐用、美观的材料,提高设施的使用寿命和美观性。

3结语

景观园林绿化施工及养护技术是打造优质园林景观的关键。科学的施工能够为园林建设提供可靠蓝图,而专业的养护技术则是维持景观效果的重要保障。景观园林绿化行业正朝着更加可持续、高效和美观的方向发展。未来,从业人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专业素养,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1]李梦.园林绿化中苗木种植施工与养护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4):62-64.[2]邹雪梅.园林绿化中苗木种植施工与养护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1,39(21):57-58.[3]赵红波.园林绿化中苗木种植施工与养护技术[J].河南农业,2021(3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