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30981199105048229
摘要:EPC 项目承包模式在工程建设领域广泛应用,但工程造价风险复杂。本文深入剖析该模式下合同中工程造价在设计、采购、施工及合同管理阶段的风险,以沅江市禁捕退捕渔民搬迁安置建设项目一期工程为例,结合实际阐述风险表现与影响,并针对性提出管控策略,旨在为建筑企业 EPC 项目造价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
关键词:EPC 项目;承包合同;工程造价风险;风险管控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发展,EPC 项目承包模式凭借整合设计、采购、施工环节,缩短工期、提升质量等优势,在国内外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在此模式下,承包商承担项目全流程责任,工程造价风险高度集中。工程造价风险不仅关乎项目成本与利润,更影响项目推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分析 EPC 项目承包合同中工程造价风险并有效管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沅江市禁捕退捕渔民搬迁安置建设项目一期工程(BPC)采用 EPC 模式建设。该项目位于沅江市琼湖街道办事处,自筹资金建设,审批文号为沅发改核 [2021] 21 号。项目规模大,安置房屋总建筑面积达 138082.3 平方米,涵盖多种功能区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设计规划到竣工验收各环节,均面临影响造价的风险因素。通过对该项目的研究,总结风险管控经验,能为同类 EPC 项目提供借鉴,推动行业科学发展。
1 EPC 项目承包合同中工程造价风险分析
1.1 设计阶段风险
设计对 EPC 项目工程造价起关键控制作用。设计方案不合理,会导致项目功能无法满足业主需求,引发设计变更与返工,增加成本。在沅江市项目中,若安置房户型未考虑渔民生活习惯,后期房屋结构调整将造成材料浪费与施工成本上升[1]。
设计深度不足会使招标清单和工程量计算不准,导致承包商投标报价偏差。项目实施中发现遗漏工程,必然增加造价。如该项目初步设计时,小区景观绿化工程设计不细,未明确植物种类、规格和数量,投标报价易低估,施工时费用增加致使总造价超预算。此外,业主需求变化、设计缺陷或政策调整等因素,易引发设计变更。频繁变更打乱施工进度,使承包商面临材料重购、工艺调整等问题,导致造价大幅增加。
1.2 采购阶段风险
采购环节是 EPC 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主要存在材料价格波动、供应商信用和采购合同三类风险。建筑材料价格受市场供求、原材料价格、国际形势等影响波动大。沅江市项目建设期间,若钢材、水泥等主材价格大涨,且采购合同无价格调整条款,承包商将承担成本增加压力,压缩利润甚至亏损。
供应商信用风险不容忽视。供应商交货延迟或材料质量不达标,会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增加成本。如关键材料延迟交付,导致施工停工,人工和设备闲置;材料质量不合格,退换货和返工不仅增加运输和施工成本,还可能延误工期引发业主索赔。
采购合同条款不严谨,对双方权利义务规定不明,易引发纠纷。合同未明确材料规格、质量标准、交付时间和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出现纠纷时承包商难以维权,遭受经济损失。
1.3 施工阶段风险
施工阶段是 EPC 项目的核心,也是造价风险集中爆发阶段。施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造价,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进度安排不当、质量控制不严等都会增加成本。沅江市项目中,施工顺序安排不当,工种交叉作业混乱,会降低效率、增加人工成本;进度滞后时,采取赶工措施将大幅增加人工和设备租赁费用。施工阶段工程变更常见,除设计变更外,施工现场条件变化、业主新需求等也会引发变更。变更常伴随工程量增减和工艺改变,若管理控制不当,造价难以有效控制。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恶劣天气,会损坏施工现场材料和已建工程结构,导致施工中断和返工,增加修复费用和工期延误损失。
1.4 合同管理风险
合同条款不严谨是 EPC 项目承包合同常见风险。合同中工程造价计算、付款、风险分担、变更处理等关键条款规定不明或有漏洞,易引发双方争议。沅江市项目合同若未详细约定造价调整范围和方法,遇材料价格波动、工程变更时,双方易在造价调整上产生分歧,导致结算僵局。合同执行中存在业主违约和承包商违约风险。业主资金短缺未按时支付工程款,影响承包商资金周转,导致材料采购和人工支付困难,进而影响施工进度。承包商未按合同质量和工期要求完成项目,将面临业主索赔,增加成本并损害声誉[2]。
2 EPC 项目承包合同中工程造价风险管控策略
2.1 设计阶段风险管控
项目前期应加强设计方案优化与评审,组织建筑设计、结构、造价等领域专家,从功能、技术、经济等方面综合评估,确保方案满足业主需求且控制造价。在沅江市项目中,通过多专业专家联合评审,优化安置房户型、结构选型和配套设施布局,在保证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降低造价。
提高设计深度,设计单位严格按规范标准设计,准确列出清单和计算工程量。设计过程中加强与造价咨询单位协作,及时估算分析造价,为投标报价提供可靠依据。
建立健全设计变更管理机制,严格审批变更。对必要变更,充分评估必要性、合理性及对造价和工期的影响,同时要求设计单位对变更导致的造价增加承担一定责任,减少不必要变更。
2.2 采购阶段风险管控
在采购合同中约定合理价格调整条款,依据市场价格指数或原材料价格波动调整材料价格。承包商还可与供应商签长期合同锁定价格,或运用套期保值降低价格波动影响。
加强供应商信用评估筛选,建立信用档案,综合评价交货能力、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选择优质供应商合作。合同中明确供应商违约责任,加大违约处罚力度,保障材料供应和质量。
仔细审查采购合同条款,确保严谨完整。明确材料规格、质量标准、交付、运输、付款和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签订前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审核,保证合同合法有效。
2.3 施工阶段风险管控
提升施工管理水平,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依据项目特点和现场条件,科学安排施工顺序和进度,运用 BIM 等先进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沅江市项目中,利用 BIM 技术优化工种施工时间和空间安排,减少交叉作业冲突和资源闲置。
加强工程变更管理,建立严格审批制度。任何变更需经业主、设计和承包商共同审批,审批前全面评估影响,变更后及时调整合同价款和工期,做好记录归档,为结算提供依据[3]。
针对不可抗力,承包商制定完善应急预案。项目实施前评估风险,采取购买保险、设置防护设施等措施。发生不可抗力时,及时启动预案抢险救灾和修复工程,减少损失。
2.4 合同管理风险管控
签订合同前,组织专业人员审查完善条款,采用标准范本并结合项目实际修改补充。对易争议条款如造价计算、付款、风险分担等详细规定,邀请法律人士审核,确保合同合法有效。合同执行中建立跟踪机制,定期检查分析执行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加强与业主沟通协调,了解需求意见,避免纠纷。对业主合理要求积极响应,对违约行为收集证据维权。同时加强承包商自身履约管理,建立内部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权限,确保合同条款有效执行。加强施工质量和进度管理,按合同要求完成项目,避免自身违约造成损失。
3 结论
EPC 项目承包模式为建筑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工程造价面临诸多风险。通过沅江市禁捕退捕渔民搬迁安置建设项目一期工程案例可知,设计、采购、施工和合同管理各阶段均存在影响造价的风险因素。为实现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承包商需在项目全生命周期采取科学管控策略,从设计优化、采购管理、施工提升到合同完善等多方面入手,系统管控造价风险,实现成本控制目标,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波.工程总承包造价的合同管控辨析——工程总承包合同相关造价条款的探讨[J].工程造价管理,2024,35(04):85-89.
[2]刘红.EPC总承包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J].房地产世界,2024,(05):92-94.
[3]李伟,柯妍,胡红兵.EPC项目承包合同中工程造价风险分析与管控[J].工程造价管理,2023,(01):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