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肌训练联合认知疗法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9 15:12:17
/ 1

呼吸肌训练联合认知疗法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徐明成

旺苍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200


【摘要】目的:分析呼吸肌训练联合认知疗法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选我院(2021年5月~2023年12月)收治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呼吸肌训练联合认知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77.50%(P<0.05)。结论: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呼吸肌训练联合认知疗法,可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应用。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呼吸肌训练;认知疗法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在睡眠过程中出现反复的呼吸暂停和再启动,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心血管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呼吸肌训练是一种通过锻炼呼吸肌群来增强呼吸功能的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活量和肺功能,提高呼吸肌力量,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而认知疗法则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和行为习惯来改善疾病症状的方法,可帮助患者理解和面对疾病,减少因疾病而产生的焦虑和压力,进而促进康复过程。本文旨在分析呼吸肌训练联合认知疗法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此为临床应用提供有效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选我院(2021年5月~2023年12月)收治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8-77岁,平均(56.63±1.72)岁。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6-76岁,平均(56.60±1.75)岁。两组一般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已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已向患者详细介绍本次研究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呼吸衰竭者;(2)认知功能存在障碍者;(3)拒不合作或中途转院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详细步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无创正压通气机和面罩。根据患者的睡眠监测结果设定初始的气压水平。定期跟踪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气压设置以优化治疗。

观察组:常规治疗+呼吸肌训练+认知疗法。呼吸肌训练:(1)选择合适的呼吸肌训练设备,可以是手持式或可穿戴式设备,通过调节压力来进行训练;如哨子或特定的呼吸训练仪器,用于在呼气时产生阻力;呼吸袋或气球,在呼气时对其进行充气,以此提供阻力。(2)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目标,确定训练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每周训练3-5次,每次训练包括多组重复动作。初始阶段从较低的强度开始,逐渐增加难度。(3)进行具体的呼吸肌训练练习,如:腹式呼吸:深吸一口气,使腹部膨胀,然后缓缓吐气,感受腹部收缩。唇闭式呼吸:将嘴唇闭合,用鼻子吸气,用口呼气。阻力呼吸练习:使用呼吸肌训练器或口吹器械进行训练,增加呼吸时的阻力。长呼吸练习:尝试进行长时间的吸气和呼气。

认知疗法:(1)提供关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其对健康影响的教育,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2)教授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以减少焦虑和改善睡眠质量。 (3)强调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如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等。(4)治疗过程中,医生定期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睡眠质量,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采用便捷式肺功能检测仪测定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的水平。判定标准:显效:肺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且夜间睡眠时长可达6h以上。有效: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夜间睡眠时长可达4-5h。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1-无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相关数据输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77.50%(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40)

18(45.00)

13(32.50)

9(22.50)

31(77.50)

观察组(n=40)

24(60.00)

15(37.50)

1(2.50)

39(97.50)

χ2值




7.314

P值




0.007

3 讨论

据统计,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1]。而男性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病情也会逐渐加重。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持续正压通气为主,通过面罩向患者的气道内提供一定压力的空气,从而保持气道开放,防止在睡眠中发生反复的塌陷和阻塞。尽管持续正压通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它也存在一些弊端和挑战[2]:许多患者觉得佩戴面罩和夜间持续使用机器不舒服,导致患者拒绝或中断治疗。持续的正压气流可能使患者感到鼻腔和喉咙干燥,增加临床不适感。 此外,持续正压通气机可能产生噪音,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睡眠质量。

呼吸肌训练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通过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来改善上气道的稳定性,从而减少或消除睡眠时的呼吸暂停现象[3]。认知疗法,通过改变患者对睡眠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并减少与睡眠相关的焦虑和压力。两者结合,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共同作用于疾病的治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本院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已证实呼吸肌训练联合认知疗法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呼吸肌训练联合认知疗法,可显著提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苏小凤,刘霖,仲琳,等.中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病率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1,(10):1187-1194.

[2]杜莉,熊小花,段芳芳,等.海南省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接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27):3414-3421.

[3]吴平,刘萍,王永斌,等.呼吸肌训练联合正压呼气对稳定期COPD患者临床的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 2022, 42(2):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