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 分析与观察脑肿瘤外科手术后脑室引流管管理中实施管道护理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诊治的脑室引流患者86例,研究时间为2021年7月-2022年6月,依据护理管理方案不同分为干预组(n=43)与对照组(n=43)。两组均予基础护理管理,干预组加以管道护理风险评估。比较两组的整体临床价值。结果 干预组非计划拔管率0.00%和管道阻塞率4.65%,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仅脑膜炎、出血各发生1例,对比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插管时(3.12±0.53)以及插管3d后(2.86±0.41)的VAS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管道护理风险评估在脑肿瘤术后脑室引流管护理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和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管道护理;风险评估;脑室引流管;非计划拔管
引言
脑肿瘤外科手术是治疗脑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术后脑室引流管的护理管理对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显得尤为重要[1]。由于脑室引流管护理管理中的复杂性及高风险性,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比较关键[2]。本研究旨在探讨管道护理风险评估在脑肿瘤外科手术后脑室引流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重点观察非计划性拔管、管道阻塞、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疼痛程度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诊治的脑室引流患者86例,研究时间为2021年7月-2022年6月,依据护理管理方案不同分为干预组(n=43)与对照组(n=43)。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为脑肿瘤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3];(2)术后需放置脑室引流管的患者。排除标准:(1)术前已存在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2)术后未放置脑室引流管的患者;(3)术中或术后因其他原因导致死亡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x±s,n]
组别 | 例数 | 性别 | 平均年龄(岁) | 病理分级 | ||
男 | 女 | Ⅰ级 | Ⅱ级 | |||
观察组 | 43 | 17 | 26 | 52.50±14.17 | 21 | 22 |
对照组 | 43 | 19 | 24 | 54.57±12.26 | 22 | 21 |
t/x2 | 0.059 | 0.189 | ||||
P | 0.808 | 0.851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措施:每2小时检查一次引流管的通畅性,确保没有折叠、扭曲。观察引流液的流速及颜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每4小时记录一次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注意是否有血性、浑浊等异常情况。引流液量超过100 ml/h或明显减少应及时报告医生。
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管道护理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具体措施:(1)风险评估表建立: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情况、引流管插管情况、引流液情况等因素,建立详细的风险评估表。评估表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病史等)、引流管插管情况(位置、深度等)、引流液情况(量、颜色、性状等)。(2)每日风险评估:每日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对引流管进行评估,记录风险评分。评估内容包括引流管的通畅性、引流液的变化、局部皮肤的状况等。(3)个性化护理计划:根据每日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高风险患者增加监测频率,必要时进行额外的护理措施,如加强固定、增加换药次数等。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例数,管道阻塞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患者在插管时及插管3天后的疼痛程度[4]。VAS评分从0(无痛)到10(剧痛)进行评估。VAS评分:0-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及管道阻塞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非计划拔管率0.00%和管道阻塞率4.65%,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及管道阻塞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 例数 | 非计划性拔管 | 管道阻塞 |
干预组 | 43 | 0/0.00 | 2/4.65 |
对照组 | 43 | 5/11.63 | 9/20.93 |
x2 | 5.309 | 5.108 | |
P | 0.021 | 0.024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仅脑膜炎、出血各发生1例,对比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 例数 | 颅内感染 | 脑膜炎 | 出血 |
干预组 | 43 | 0/0.00 | 1/2.33 | 1/2.33 |
对照组 | 43 | 5/11.63 | 6/13.95 | 6/13.95 |
x2 | 5.309 | 3.888 | 3.888 | |
P | 0.021 | 0.049 | 0.049 |
2.3 两组VAS评分比较
干预组在插管时(3.12±0.53)以及插管3d后(2.86±0.41)的VAS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VAS评分比较(`x±s)
组别 | 例数 | 插管时 | 插管3d后 |
干预组 | 43 | 3.12±0.53 | 2.86±0.41 |
对照组 | 43 | 3.47±0.77 | 3.14±0.65 |
t | 2.455 | 2.389 | |
P | 0.016 | 0.019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非计划拔管率0.00%和管道阻塞率4.65%,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仅脑膜炎、出血各发生1例,对比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插管时(3.12±0.53)以及插管3d后(2.86±0.41)的VAS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管道护理风险评估通过每日风险评估和个性化护理计划,显著减少了非计划性拔管和管道阻塞的发生。同时有效预防了感染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此外还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了术后体验[5]。
综上,管道护理风险评估在脑肿瘤术后脑室引流管护理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和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旸晖,徐秀群,吴洪磊,等.管道护理专业组在医院管道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7):620-622.
[2] 王丽华,王虹,戴途.留置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应用于肝胆手术患者对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6):2503-2506.
[3] ] 边雪梅,叶慧.优质化细节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9):1148-1151.
[4] 张泽玲,喻定刚,田发兰,等.神经内镜联合脑室外引流术对脑室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0,29(12):992-995.
[5] 鲁志卉,王颖,黄子菁,等.成人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量表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6):893-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