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213
【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精准护理理论的康复护理在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及满意度影响。方法: 2022-12~2023-12心肌梗死病人76例,比对组38例实施常规护理;分析组38例开展基于精准护理理论的康复护理;比较不同方案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在自我管理行为及满意度高于比对组, P<0.05。结论: PCI是治疗心肌梗死常用方案,为进一步保障病人预后可予以其基于精准护理理论的康复护理,从而改善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心肌梗死;基于精准护理理论的康复护理;PCI;满意度;自我管理行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心肌梗死主要病因,临床多采用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干预疾病,从而抑制病情发展,改善病人机体不适,但为进一步确保病人预后,保障治疗效果,可予以其护理服务,其中基于精准护理理论的康复护理效果较为确切,不仅可促进病人机体尽早恢复健康状态,还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良好护患关系建立[1]。因此,本文就针对心肌梗死PCI病人应用不同护理策略,重点分析基于精准护理理论的康复护理效果与临床应用价值。
1基础资料与护理方法
1.1 基础资料
2022-12~2023-12心肌梗死病人76例,因具体实施的护理手段不同将其划分为2个小组,比对38例,37-80岁,平均年龄(58.96±2.54)岁,男22例,女16例;分析组38例,36-80岁,平均年龄(58.83±2.49)岁,男21例,女17例;各组基线数据较比,无差异性P>0.05。
1.2护理方法
所有病人均开展PCI治疗,并予以病人护理措施;
比对组:实施常规护理:加强病房卫生的管理力度,定时通风与消毒,遵医予以其药物,辅助病人进行运动锻炼,对其日常饮食加以规划。
分析组:开展基于精准护理理论的康复护理:(1)成立护理团队:挑选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丰富且具备相关专业资格的护理人员,并统一对其开展培训,对基于精准护理理论的康复护理内容加以学习,最后进行考核,成绩优异方可参与此次调研。(2)制定护理方案:护理团队成员对每位病人的病史、性格特点、自理能力、心理情绪等基本资料进行分析与掌握,并以国家相关规定及临床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与要求为基础,从而制定基于精准护理理论的康复护理措施。(3)落实基于精准护理理论的康复护理措施:①疾病教育:护理人员对病人以及共同生活的家属开展疾病教育,详细向其讲解心肌梗死疾病诱因。日常生活相关注意事项及实施PCI治疗的效果,告知其开展精准护理、康复护理的意义,保障病人与家属对疾病的发展过程与相关治疗方法的流程充分掌握,并对健康教育的重点知识进行记录。②康复护理:PCI术后1d加强巡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依据病人机体状况落实相对应护理操作;术后2d告知病人可自主进食,并辅助其开展被动训练,每日至少开展2次,每次时间不可低于15min;术后3d开展床边清洁,辅助病人活动30min,并告知病人可观看书籍或电视;术后4d指导病人自行洗漱,陪同其开展慢走,时间为30min;术后5d可安排病人洗澡(水温40°),并指导其进行太极拳步训练,时间为10min,一日三次;术后6d指导病人慢走150m,若条件允许开展3个阶梯迈步,并指导其进行太极拳步训练,时间为10min,一日三次;术后7d-8d,病人慢走200-300m,若条件允许开展3个阶梯迈步,并指导其进行太极拳步训练,时间为15min,一日三次。
1.3 观察指标
以治疗态度端正、正确运动、心理健康等方面评估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总分100分,分值与自我管理行为正相关。同时,出院前对病人发放健康手册,让其对本次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及护理舒适度是否满意加以评估,总分值100分,分值与满意度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5.0统计对本文数据处理,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以P<0.05,说明数据比较存在差异性。
2结果
两组在自我管理行为及满意度高于比对组,互比,存在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 组间自我管理行为及满意度的比较 (±S,分)
小组 | 例数 | 自我管理行为 | 满意度 | ||||
比对组 | 38 | 80.00±2.25 | 81.11±2.36 | ||||
分析组 | 38 | 89.56±5.45 | 90.05±6.13 | ||||
t | 9.995 | 8.390 | |||||
P | 0.000 | 0.000 |
3 讨论
错误饮食结构、情绪易激动、吸烟者、存在心脏疾病及糖尿病者是引发心肌梗死疾病形成常见因素,该病一旦形成可导致病人机体出现胸闷、皮肤苍白、出汗、气短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若病情严重还可增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休克等并发症[2]。PCI是治疗心肌梗死首选方案,但为进一步保障治疗效果,可予以病人护理服务。
常规护理形式单一化,所能发挥的效果有限,而基于精准护理理论的康复护理不仅对病人的错误的认知有所纠正,还利于其保障正确的健康心态与行为,积极开展康复训练,从而促进机体尽早康复,该护理模式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及高效性等特征,针对心肌梗死PCI病人应用可达到个性化护理目的,依据病人实际情况而落实相对应护理操作,并让病人掌握关于自身疾病相关医学知识,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与保护意识,更加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工作[3]。通过本次研究所得结果为:开展基于精准护理理论的康复护理病人在自我管理行为与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病人,这可充分证明该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与优势性。
综上所述:基于精准护理理论的康复护理效果确切,针对心肌梗死PCI病人应用,不仅可获得较高满意度,还可改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于佩佩,杨梦莹,廖华,等. 基于精准护理理论的康复护理在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23,37(12):2280-2282.
[2] 闫强,韩丽,王楠,等. 精准护理理论引导下的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健康信念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1):4333-4336.
[3] 王洁,史冬梅. 精准护理理论引导下的康复护理对PCI干预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情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医学美学美容,2022,31(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