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护理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9 15:38:19
/ 1

自我效能护理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干预效果分析

李晓叶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51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针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实施自我效能护理干预效果及价值。方法:以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为研究调查区间,采取随机、双盲的分组原则对我院9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并根据分组开展不同护理干预,对比临床干预效果。结果:通过分组护理干预得知,临床接受自我效能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中,平均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通过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价发现,观察组各项目评分同样显著更高(P<0.05)。结论:自我效能护理对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改善患者情绪状态的同时,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实际效果良好。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自我效能护理;干预效果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作为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其治疗过程复杂且充满挑战。患者在经历化疗等高强度治疗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身心双重压力,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自我效能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旨在通过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增强其自我管理和应对疾病的能力[2]。本研究将以对比分组研究的方式开展临床分析,旨在深入剖析自我效能护理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支持,促进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为研究调查区间,采取随机、双盲的分组原则对我院9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45例,男女患者比为23∶22,年龄26~69岁,平均(41.50±2.52)岁;而观察组45例,男女患者比为24∶21,年龄23~71岁,平均(42.58±1.65)岁。分组后,两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可对比性良好(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针对该组患者,临床将予以常规护理,如:日常健康教育、心理干预以及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针对该组内患者,临床将予以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深化心理关怀,营造友善和谐的医患氛围,细致观察患者的心理波动,耐心地进行情绪疏导、精神慰藉和积极激励;利用集中授课、分发宣传资料以及个性化指导等多种手段,系统阐述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治疗意义、日常注意事项、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预防措施,从而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与积极性。②经验指导:间接经验分享:向患者讲述临床上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取得显著成效的案例,以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控制能力的期望,进而提升自我效能;直接经验传授:根据护理人员丰富的护理实践经验,指导患者如何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干预,协助其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戒烟限酒,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③强化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全面评估每位患者现有的护理能力短板,开展有针对性的自我护理能力培训与指导,由专业护理人员提供一对一的辅导,使患者充分认识到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并能够对作息、饮食、运动、服药、疼痛监测和复查等方面进行严格有序的管理,从而逐步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促进康复进程。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况:分别利用焦虑(SAS)、抑郁(SDS)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其中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情绪越差[3];

(2)自我效能:利用自我效能感量表(CPSS)对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后的自我效能展开评价,总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SPSS22.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c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DS、SAS评分对比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DS、SA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SDS评分

SAS评分

对照组

45

50.31±12.25

49.75±11.67

观察组

45

43.20±9.65

42.17±10.33

t

-

9.658

10.240

P

-

0.002

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CPSS评分对比

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CPS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疼痛管理

症状应对

总分值

对照组

45

23.25±4.51

10.13±3.62

19.42±4.21

56.99±10.24

观察组

45

32.27±5.36

15.28±4.25

25.02±5.27

72.60±11.23

t

-

12.526

11.302

14.597

12.352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作为临床恶性血液肿瘤,起源于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常导致骨髓功能受损,影响正常造血过程[4]。患者常面临贫血、感染、出血等多种症状,同时需要接受化疗等高强度治疗,这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压力。因此,除了医学治疗外,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自我效能护理属于当前临床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强调患者在疾病管理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信念和预期,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行为选择和努力程度[5]。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中,自我效能护理的应用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通过对比分组研究发现,接受自我效能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中的平均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自我效能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在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价中,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目评分也显著更高(P<0.05),这进一步证明了自我效能护理在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方面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护理对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通过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护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积极推广和应用自我效能护理模式,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 惠骄. 自我效能护理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干预效果分析[J].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2023,23(2):132-134.

[2] 胥文姗,王晓莉. 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婚育与健康,2020(16):42.

[3] 刘嘉美,林丽梅. 自我效能护理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干预效果及自护能力影响评价[J]. 健康女性,2023(2):95-96.

[4] 张阳,张灵,徐静. 基于自我调节模式的疾病感知护理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4):181-184.

[5] 田维. 护理措施分类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1(1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