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技术评估蜂毒肽诱导大鼠急性肾损害的实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9 15:38:19
/ 1

RI技术评估蜂毒肽诱导大鼠急性肾损害的实验研究

李金莲

简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41400


摘要:

目的:建立蜂毒肽诱导大鼠不同程度急性肾损害(acute kidney injury,AKI)模型, 利用频谱多普勒超声测量三组大鼠右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从而探讨RI技术在蜂毒肽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害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蜂毒肽高浓度组及蜂毒肽组低浓度(以下简称高浓度组及低浓度组)。经大鼠右侧股总静脉注入稀释的蜂毒肽,高浓度组及低浓度组注射蜂毒肽剂量分别为4��g/g、2��g/g。造模后12小时,沿右侧腹对三组大鼠右肾行RI、血液肌酐(creatinine,Cr)的检测。

统计学方法: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频谱多普勒超声测量三组大鼠右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阻力指数R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组的R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血清肌酐(Cr)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组的Cr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低浓度组相比,高浓度组的Cr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大鼠右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RI能可与血清肌酐(Cr),共同反映蜂毒肽诱导的大鼠高浓度急性肾损害。

关键词:蜂毒肽,急性肾损害,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阻力指数

前    言

蜂蛰伤事件频繁发生,尤其在中国西部丘陵地区,它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事件[1]。单次蜇伤可引发过敏反应及刺痛,刺痛会引起红斑、水肿和局部疼痛。然而,刺痛可能立即触发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或哮喘)和心血管症状(低血压和过敏性休克)[2]。蜇伤次数越多,导致被吸收的毒液量较高,从而可以引起多器官的功能衰竭[3-4],如急性肾损害、肝衰竭、心肌梗死、呼吸衰竭等,可能危及生命,其中以急性肾损害最为常见。目前,用于临床急性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及经典指标是血肌酐,我们选用超声测量大鼠右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阻力指数,预评估大鼠右肾的急性损害。

材 料 及 方 法

1实验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蜂毒肽高浓度组及蜂毒肽低浓度组(n=8),蜂毒肽高浓度组及低浓度组注射的剂量分别为按4 ��g/g、2 ��g/g。

2 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及大鼠血Cr的检测

三组大鼠在注射药物后12小时对右肾进行常规超声探查,探头选择9L-4 高频线阵型。选用频谱脉冲多普勒模式,对肾皮质的小叶间肾动脉进行了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的检查。

用空针快速抽取下腔静脉血2-3mL,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DVIA 2400分析血肌酐(Cr)水平。

3 统计分析

SPSS 25.0统计软件 (SPSS, Inc.Chicago, USA) 被用于数据处理。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各组间指标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频谱多普勒超声测量

三组大鼠右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R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组的R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低浓度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P=0.43)。(见图1、图2)。

image.png 

图1.A、B、C:对照组、低浓度组及高浓度组的频谱多普勒图像。

image.png 

图2. 对照组、低浓度组及高浓度组右肾叶间动脉频谱多普勒的阻力指数(RI)。ns:p>0.05,**p<0.01。(normal:对照组;low concentration:低浓度组;high concentration:高浓度组)。

2 血清肌酐(Cr)的检测结果

在蜂毒肽高浓度组,在注射蜂毒肽12小时后,血清肌酐值达到111.73±13.77 ��mol/L,与对照组18.41±1.36 ��mol/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蜂毒肽诱导的AKI模型建立成功。在蜂毒肽低浓度组,在注射蜂毒肽12小时后,血清肌酐值为18.73±2.51��mol/L,与对照组18.41±1.36 ��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的值与低浓度组的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3)。

image.png 

 

 

 

 

 

 

 

 

图3.蜂毒肽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害的血清肌酐(Cr)水平。ns:p>0.05,∗∗p<0.01。(normal:对照组;low concentration:低浓度组;high concentration:高浓度组)。

 

讨    论

 

肾动脉阻力指数(RI)是一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而获得的的无创性指标,它可反映肾动脉血流波形、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管床阻力变化状况。还可反映肾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从而间接反映全身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评价早期肾脏功能损害的敏感性指标,也具有评价肾功能状态和预估其预后的作用。RI检查简便、无创、费用低廉,可在床边进行并可反复检查。该技术适用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疾病评估,也在评估急性肾损伤的早期变化中显示出潜力,特别是对于肾移植和慢性肾病的管理具有临床意义。

  结    论

大鼠右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RI能可与血清肌酐(Cr),共同反映蜂毒肽诱导的大鼠高浓度急性肾损害。

参考文献

朱永俊, 俞容, 曹彦卫, 林子艳, 杨静, 高可利, et al. 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动脉阻力指数变化及其与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J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1;21:654-659

李佳, 袁野, 罗娟娟, 张辉. 联合肾动脉阻力指数和β2微球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构建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模型的验证评价 %J 临床急诊杂志 2022;23:727-732

梅剑巧, 姚艳芝, 李金璐. 肾动脉阻力指数在肾功能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中的评价作用 %J 现代实用医学 2022;34:913-916

钟振通, 谢文杰, 左小淑, 江贵军, 王璐, 詹丽英, et al. 超声监测肾动脉阻力指数在非脓毒症高危孕产妇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43:547-551

成都市卫生健康委课题一项: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评估蜂毒肽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害的实验研究,

No.202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