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信念下的宣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9 15:38:19
/ 1

健康信念下的宣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刘凌 何姝昱 吴梦瑜

南充市嘉陵区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信念下的宣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样本来源:于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抽样时间:2021年7月至2024年3月,分组方法:信封法;均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常规宣教,观察组:常规宣教+健康信念下的宣教。对比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信念下的宣教,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利于预后。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健康信念下的宣教;自我管理

前言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方法,对于那些肾功能受损无法正常排除体内废物和多余液体的患者来说,血液透析可以帮助他们维持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然而,与其他慢性疾病相同,维持性血液透析需要患者进行长期的自我管理,包括饮食控制、药物管理、遵守透析时间等方面。健康信念是指个人关于健康、疾病和治疗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模式。这些信念影响着个人如何理解健康信息,以及他们是否会采取预防措施或遵循特定的健康建议[1]。在健康宣教中,了解和利用健康信念理论可以帮助设计更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本文旨在分析健康信念下的宣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以此为临床提供有效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来源:于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抽样时间:2021年7月至2024年3月,分组方法:信封法;均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其中,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区间:38-78岁,均值(43.62±1.77)岁。观察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区间:40-80岁,均值(43.65±1.74)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1)符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指征;(2)一般信息均已填写;(3)参研患者已熟知本次研究内容、目的、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心、脑血管性疾病;(2)其他系统存在恶性病变;(3)拒不合作或中途转院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宣教。内容:(1)向患者解释血液透析如何帮助清除体内的废物、多余的水分以及维持电解质平衡。(2)指导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如何配合医护人员,如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活动,以及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如恶心、头晕或抽筋。(3)教育患者透析后如何恢复正常活动,包括饮食调整、药物管理以及监测身体状况的变化。

观察组:常规宣教+健康信念下的宣教。内容:(1)增强自我效能感:教育患者关于他们能够控制自己健康状况的信念。通过成功的自我管理案例分享、技能培训和正面反馈等形式进行。(2)目标设定与计划制定:协助患者设定实际可行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例如,设定每周的液体摄入量、血压控制目标等。(3)知识普及:提供有关肾脏疾病、透析过程、并发症预防和营养管理的教育。(4)技能训练:教授患者必要的自我管理技能,如自我监测(血压、体重等)、药物管理、透析前后的饮食和活动调整。(5)社会支持网络构建:鼓励患者参与支持小组,与其他透析患者交流经验,获得情感支持和实用建议。(6)文化敏感性:宣教活动尊重患者的文化差异,采用适合其文化背景的沟通方式和教育材料。(7)定期评估与反馈:定期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结果,根据需要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3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采用自我效能量表评价,内容包括:与医生的沟通、角色功能、情绪控制、症状管理。总分为40分,分值高低与自我管理能力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来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对比

护理前两组自我效能感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对比[±s,]

组别

与医生的沟通

角色功能

情绪控制

症状管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60)

3.22±0.69

5.35±0.48

3.06±0.52

6.04±0.21

3.17±0.42

5.83±0.29

2.87±0.49

4.68±0.36

观察组(n=50)

3.25±0.66

7.14±0.51

3.09±0.50

8.23±0.11

3.15±0.43

6.95±0.30

2.85±0.52

6.72±0.54

t值

0.243

19.797

0.322

71.557

0.258

20.792

0.217

24.348

P值

0.808

0.000

0.748

0.000

0.797

0.000

0.829

0.000

3讨论

随着慢性肾病发病率的上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全球有数百万患者依赖于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自我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患者对自己健康状况的监控、治疗方案的遵循、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与医疗团队的有效沟通。通过自我管理,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2]。在临床实践中,常规宣教多采用统一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不同患者的具体需求和理解能力,无法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本文中,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信念下的宣教后,其自我效能评分显著提升,且优于常规宣教组(P<0.05)。原因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时刻保持对治疗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通过健康信念下的宣教,医护人员可以向患者传递正确的健康理念,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认识到积极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治疗效果的重要性,从而激发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3]。

综上所述,健康信念下的宣教,可显著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4 参考文献

[1]吴媛,毕冰茜,景华,等.健康信念模式下尘肺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贵州医药, 2022, 46(2):257-260.

[2]黄月明,付宇涵,孟利.自我管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22, 26(15):7-10.

[3]高倩,佟银侠,周颖,等.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居家护理对结直肠癌术后居家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行为方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 41(17):3258-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