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中心医院 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综合护理的安全可行性。方法:2022-12~2023-12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比对组51例常规护理;干预组51例综合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干预组在心功能指标高(低)于比对组,P<0.05。干预组在护理安全性高于比对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改善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安全可行性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综合护理;重症监护病房;安全性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出现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最终部分心肌细胞坏死的一种急性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及血栓形成等均为该病主要诱因,且疾病一旦形成可引发患者机体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疲劳、出汗、头晕或昏厥等症状[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监护和治疗,而且在监护期间予以患者护理服务可稳控病情,缩短在院治疗时间,其中综合护理应用价值颇高。综合护理全面性、高效性、针对性及可行性高等特征,可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而落实相对应护理操作,提供全面、连续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的需求[2]。因此,本文就针对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不同护理模式,重点分析综合护理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
1基础资料与护理方法
1.1 基础资料
2022-12~2023-12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因具体实施的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划分为2个小组,比对组51例,47-72岁,平均年龄(59.82±2.06)岁,男28例,女23例;干预组51例,47-73岁,平均年龄(59.85±2.07)岁,男27例,女24例;各组基线数据较比,无差异性P>0.05。
1.2护理方法
比对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遵医嘱予以患者药物,并加强巡视,若患者出现烦躁、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立刻通知医师,并做好配合工作,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及需求落实相对应护理服务。
干预组:开展综合护理模式:①基本护理: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护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间隔2h调整一次体位,在饮食方面以清淡为主,多增加粗粮摄入量,两餐期间摄入新鲜水果,告诫患者不可吸烟饮酒,按时按量用餐。②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健康教育,讲解疾病诱因、危害性、当前治疗方案的优势性及实施护理的必要性等相关内容,对于患者在疾病、护理方面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③心理支持:评估每位患者心理负性情绪严重程度,可选用音乐疗法、增加护患沟通频次、家属陪同等方式进行调节,予以患者心理支持,有针对性调节心理问题。④药物管理: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药物管理,确保按时、正确服用药物,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⑤预防并发症:通过体位变换、早期活动、皮肤护理等措施,预防患者发生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⑥康复训练:患者处于卧床阶段可开展被动护理,指导患者进行伸屈腿、床上抬腿等训练,同时指导患者坐位时开展深呼吸训练,随着机体好转安排其自行洗脸、进食等日常生活训练,再进行上下楼梯训练等。
1.3 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心功能指标进行检测。
②安全性:观察护理过程中患者机体是否有不良反应出现,发生率越低则代表治疗安全性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5.0统计对本文数据处理,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疗效%表示,X2检验,以P<0.05,说明数据比较存在差异性。
2结果
2.1心功能
干预组在心功能指标高(低)于比对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组间心功能的比较 (±S)
小组 | 例数 |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 | 左室射血分数(%) |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 |
比对组 | 51 | 53.11±1.95 | 49.51±2.47 | 42.11±2.22 |
干预组 | 51 | 55.61±2.69 | 47.12±2.36 | 44.96±2.70 |
t | 5.374 | 4.996 | 5.823 | |
P | 0.000 | 0.000 | 0.000 |
2.2 安全性
干预组在护理安全性高于比对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组间护理安全性的比较 (n,%)
小组 | 例数 | 压疮 | 心律失常 | 心力衰竭 | 总发生率 |
比对组 | 51 | 3(5.88) | 2(3.92) | 2(3.92) | 7(13.72) |
干预组 | 51 | 1(1.96) | 0(0.00) | 0(0.00) | 1(1.96) |
X2 | 4.883 | ||||
P | 0.027 |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疾病,其主要诱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其高危害性,患者常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监护和治疗。重症监护病房能提供持续的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等危及生命的情况,而且配备先进的急救设备和药物,可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电除颤等紧急治疗。但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死亡率高,予以患者护理服务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合护理涵盖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照顾,这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患者的潜在问题,而且综合护理强调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而个性化护理可以更好满足患者的独特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3]。综合护理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还强调预防措施的实施,本次开展的综合护理服务中基本护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并立刻进行处理;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保护意识;心理支持便于调节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机体康复速度;药物管理可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康复训练利于调节机体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为机体康复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临床应用效果确切,针对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可保障安全性,还可提高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梅. 综合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2):87-90.
[2] 张彤彦,张影,刘怀芹. 综合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养生大世界,2023(8):222-223.
[3] 叶静. 身心综合干预模式在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AMI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2):40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