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性护理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患者自我效能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9 15:38:19
/ 1

鼓励性护理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患者自我效能影响观察

邓雪雁 王小艳 高玲

乐山市人民医院放射医学科介入室 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研究鼓励性护理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患者自我效能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患者102例分为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护理)和实验组(51例应用鼓励性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干预效果差异。结果:护理前,两组自我效能比较,无差异性P>0.05。护理后,实验组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患者实施鼓励性护理可提高自我效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鼓励性护理;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自我效能

原发性肝癌以其发病迅速、难以早期察觉的特性,使得临床上多通过综合的影像学和病理检测手段来确诊,但往往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错失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在这种情况下,介入手术成为延长患者生命的一种选择。然而,介入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发热、胃肠道反应等情况,导致其产生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特别是当疾病进入晚期时,患者可能感到治疗无望,情绪会严重受到影响,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极大的降低其生活质量。为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可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后实施鼓励性护理,该方法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增强治疗信心[1]。因此,本文就针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患者实施鼓励性护理的临床作用价值加以分析,具体如下。

1基础资料与护理方法

1.1 基础资料

2023-2~2023-11选取我院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患者102例分为对照组51例(男26例、女25例,45-72岁,平均年龄58.53±1.34岁)和实验组51例(男27例、女24例,47-70岁,平均年龄58.55±1.35岁),各组基线数据较比,无差异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遵医嘱用药,检测生命体征,保持室内环境,定时通风换气等。

实验组:对患者开展鼓励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小组构建:小组中包括一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护师担任组长、一名心理咨询师、一名药剂师、一名营养师、两名护师。所有小组成员均经过详细培训,掌握时效性激励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②情感支持:心理咨询师会深入了解患者的病况和当前的心理状态,以尊重、理解和鼓励的态度,正面引导患者积极与医护人员合作,同时还会与家属沟通,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放松的生活氛围;③需求满足: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涵盖肝癌介入治疗后的饮食、运动、注意事项和用药方法等内容。心理咨询师、药剂师和营养师将共同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清楚解疾病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风险。鼓励患者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通过小组讨论,对患者的正确认知和行为给予肯定,纠正错误观念,激发患者的学习欲望;④榜样示范:定期对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进行评估,对于在自我护理技能和相关知识掌握方面表现出色的患者给予明确的肯定和赞扬以激励患者持续纠正不良行为和认知习惯,向榜样看齐。

1.3 观察指标

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患者评分(每项评分0-4),分数越高说明自我效能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6.0统计对本文数据处理,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以P<0.05,说明数据比较存在差异性。

2结果

护理前,两组自我效能比较,无差异性P>0.05。护理后,实验组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组间自我效能比较(±S,分)

小组

例数

治疗依从效能

心态效能

疼痛效能

日常生活效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51

1.25±0.54

1.96±0.59

1.16±0.45

1.99±0.61

1.12±0.58

1.95±0.67

1.09±0.47

1.94±0.59

实验组

51

1.22±0.53

3.07±0.61

1.15±0.46

3.16±0.75

1.15±0.59

2.96±0.77

1.10±0.48

3.21±0.76

t


0.283

9.341

0.111

8.643

0.259

7.067

0.106

9.427

P


0.778

0.000

0.912

0.000

0.796

0.000

0.916

0.000

3 讨论

肝脏作为人体内至关重要的器官,其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我们身体的正常运作。一旦肝脏发生病变,患者的整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介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段,其通过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可达到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认识到,除生理上的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样不容忽视。许多原发性肝癌患者常常伴随着心理层面的变化,如焦虑、抑郁等。因此,帮助患者疏导心理危机,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面对疾病,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的关键[2]。

鼓励性护理干预是一种极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护理策略,该方法专注于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生理和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情感支持,此护理模式特别关注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致力于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积极信念和坚强信心,帮助患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过程,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3]。小组构建可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且全面的护理服务,进而可以更高的水准全方位的满足其护理需求。情感支持不仅能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还能增强其自我效能,促进健康行为并改善人际关系,继而更好的应对疾病和治疗挑战,加快康复进程。需求满足可帮助患者实现个人的目标和追求,找到生活的意义和方向,这不仅可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还进一步增强其自我效能。榜样示范能够为患者提供激励、希望、学习机会、社交支持以及自我效能的提升等,帮助患者更好的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实施鼓励性护理可提高其自我效能,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金臖,钟铮,赖化平. 鼓励性护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2023,30(4):154-157. 

[2] 许玥琳,欧阳阳,王颖丹. 鼓励性干预模式对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6):78-80.

[3] 薛郑琼,邱志锋,张露. 鼓励性护理对肝癌介入术治疗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社会支持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12):2452-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