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负性情绪、自我健康行为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9 15:38:19
/ 1

叙事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负性情绪、自我健康行为能力的影响

涂春燕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51


【摘要】目的:分析叙事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负性情绪、自我健康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以2023年3月-2024年3月为研究调查区间,采取随机、双盲的分组原则对我院专科门诊行PICC维护的120例肿瘤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并根据分组开展不同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叙事护理),对比临床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且自我健康行为能力评分更高(P<0.05)。结论:针对临床肿瘤患者PICC维护过程中,实施叙事护理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负性情绪,同时对于提高其自我健康行为能力也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PICC留置;叙事护理;负性情绪;自我健康行为

在当今医疗环境中,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负性情绪和自我健康行为能力问题日益受到关注[1]。叙事护理作为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模式,通过聆听患者的生命故事,理解其心理体验,旨在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行为指导。本研究旨在探讨叙事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负性情绪和自我健康行为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实施叙事护理,临床期望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自我健康行为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对于推动叙事护理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3年3月-2024年3月为研究调查区间,采取随机、双盲的分组原则对我院专科门诊行PICC维护的120例肿瘤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60例,男女患者比为35∶25,年龄46~77岁,平均(60.28±3.16)岁;而观察组60例,男女患者比为38∶22,年龄43~76岁,平均(61.07±2.34)岁。分组后,两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可对比性良好(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即在PICC维护期间,由专科门诊护士对患者进行实际评估,以保证其具备PICC置管相关指征,同时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并逐一解答患者疑问,加强患者防范意识,减少并发症。

观察组:予以患者叙事护理,具体如下:护理技能培训是叙事护理的重要前提,护士长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叙事护理知识,并通过案例模拟练习提升他们的护理技能。在实施叙事护理时,需遵循以下步骤:首先,由首接责任或主责护理人员按照首诊负责制接待患者,结合访谈计划表进行访谈,并确保每位患者在PICC维护期间至少接受三次访谈,每次持续20分钟。访谈环境应舒适安静,护理人员需保持温和语气,鼓励患者自由表达内心想法,避免打断,并通过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给予支持。访谈旨在帮助患者完整叙述自身经历和问题,形成科学认知,缓解病痛。访谈结束后,护理人员需有条理地回答患者问题,开展健康教育,记录患者问题并在后续访谈中跟进。首次置管患者需重点进行心理护理,告知置管相关信息,消除顾虑;非首次置管患者则需关注既往困扰和需求。此外,还需对患者置管后的感受进行访谈,评估居家期间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安全性,提供心理支持和建议[2]。

1.3 观察指标

    (1)负性情绪:分别利用焦虑(SAS)、抑郁(SDS)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其中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情绪越差[3];

(2)自我健康行为能力:利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的自我健康行为能力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SPSS22.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c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SDS评分

SAS评分

对照组

60

48.35±5.02

49.22±5.32

观察组

60

43.14±4.57

44.98±2.33

t

-

4.658

5.695

P

-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ESCA评分对比

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ESCA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自我护理技能

自我责任感

健康知识水平

自我概念

对照组

60

2.12±0.35

2.28±0.23

2.15±0.38

2.66±0.34

观察组

60

3.58±0.40

3.79±0.41

3.62±0.33

3.79±0.21

t

-

23.251

25.698

24.367

25.031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PICC置管技术,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4]。在当今医疗体系中,针对肿瘤患者实施的PICC置管技术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此项技术旨在为患者提供稳定且长期的静脉通道,以满足其治疗需求。然而,由于置管过程的侵入性特点,患者在留置期间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可能对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造成阻碍。同时,负性情绪还可能削弱患者的自我健康行为能力,导致其难以有效地参与自我管理和康复过程。

叙事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强调通过倾听和理解患者的内心体验,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支持[5]。在叙事护理的实践过程中,护理人员积极聆听患者的生命故事,深入探究其负性情绪的根源,并通过情感支持和行为指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自我健康行为能力。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规护理与叙事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应用效果,发现叙事护理在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升自我健康行为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叙事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应对机制,提高自我管理和康复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叙事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通过推广和应用叙事护理模式,临床有望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高效的护理服务,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袁金燕,王焕云,刘晓文,等. 叙事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负性情绪、自我健康行为能力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4,30(1):21-24.

[2] 张薇,刘征吉,陈丽光,等. 叙事护理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负面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J]. 医院管理论坛,2022,39(3):56-60.

[3] 黄连涛,莫如洁,黄少虹,等. 叙事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对行PICC置管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3):30-33.

[4] 李兆芳,司凤涛. 叙事护理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2020,10(12):191.

[5] 张玉秀,许玮,孙运祥,等. 叙事护理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40(12):937-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