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中医院 重庆市 404600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外敷联合经穴推拿技术在骨折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21年4月-2024年1月接诊的骨折疼痛患者100例列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法则将其均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常规护理+中药外敷联合经穴推拿。对比两组不同时期的疼痛情况。结果:护理后7d、15d、30d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定量表(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骨折疼痛患者护理期间应用中药外敷联合经穴推拿技术,可显著缓解其疼痛不适感。
【关键词】骨折疼痛;中药外敷;经穴推拿技术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患者在骨折后多会出现剧烈疼痛,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因此,如何有效地缓解骨折患者的疼痛,加快其康复过程,是临床护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药外敷和经穴推拿技术作为传统的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中药外敷能够通过药物渗透皮肤,直接作用于受伤部位,具有局部止痛和抗炎作用;经穴推拿技术则可以调节人体气血,促进气血畅通,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疼痛的效果[1]。本文旨在中药外敷联合经穴推拿技术在骨折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此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1年4月-2024年1月接诊的骨折疼痛患者100例列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法则将其均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50例;骨折部位:肋骨15例、锁骨9例、四肢26例。参照组有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18-66岁,平均(35.49±2.13)岁。研究组有男性26例,女24例,年龄19-64岁,平均(35.51±2.11)岁;骨折部位:肋骨14例、锁骨8例、四肢28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骨折后于本院进行治疗及护理;(2)参研患者已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多发性粉碎性骨折或骨折部位存在感染者;(2)存在严重心理疾病者;(3)配合度差者。
1.2 方法
参照组:常规护理。内容:(1)询问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以及是否影响日常活动等,来评估疼痛程度。(2)根据医生的处方,定时给予患者止痛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或进行适当的物理疗法,如冷敷、热敷等。(3)鼓励患者在不加重疼痛的前提下进行功能锻炼,如关节活动度练习、肌肉力量训练等。(4)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保证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供应。
研究组:常规护理+中药外敷联合经穴推拿。中药外敷药方:金黄散:黄连30g、黄芪30g、黄柏30g、大黄30g、黄芩30g、郁金30g、甘草15g、龙脑15g。将以上将配好的药材研磨成粉末,与适量的白酒或醋调和,制成糊状。清洁敷药部位皮肤,保持干燥无污垢。将调好的药敷料均匀涂抹在患处,厚度约为0.5-1厘米。使用纱布或绷带将药敷料固定在患处,防止脱落。根据医嘱,每日或每两日更换一次药敷料。经穴推拿步骤:肋骨骨折疼痛选用天宗穴、肩井穴、胸胁穴。使用拇指或食指按压这些穴位,轻轻旋转,以缓解疼痛。每个穴位推拿1-2分钟。锁骨骨折疼痛选用肩井穴、肩中俞穴、肩外俞穴。用手掌或拇指轻轻按揉这些穴位,每个穴位持续1-2分钟。四肢骨折疼痛选用合谷穴、足三里、阳陵泉穴。用拇指按压合谷穴,其余四指支撑手部;足三里和阳陵泉穴则用拇指按压并轻轻旋转,每个穴位1-2分钟。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护理后7d、15d、30d采用视觉模拟评定量表(VAS),画一条长度为10 cm的直线,最左边的标记0 (无痛)、最右边的标记10 (剧烈痛),分值高低与疼痛程度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相关数据输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疼痛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VAS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7d、15d、30d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情况对比[±s,分]
组别 | VAS | |||
护理前 | 护理后7d | 护理后15d | 护理后30d | |
对照组(n=50) | 7.41±1.38 | 6.20±0.63 | 4.85±0.32 | 3.13±0.55 |
观察组(n=50) | 7.44±1.35 | 4.31±0.46 | 2.92±0.20 | 1.87±0.09 |
t值 | 0.110 | 17.132 | 36.165 | 15.987 |
P值 | 0.913 | 0.000 | 0.000 | 0.000 |
3 讨论
骨折疼痛护理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当的疼痛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中药外敷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加速骨折愈合。此外,中药成分具有抗炎、消肿、镇痛的作用,可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痛苦。经穴推拿通过对特定穴位的按摩来调节人体的气血,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从而辅助减轻疼痛和促进骨折恢复。这种方法不仅能够缓解疼痛,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2]。相比之下,常规护理虽然也能为患者提供基本的疼痛缓解和日常生活的帮助,但缺乏针对性和深度的治疗效果。此外,常规护理更多地依赖于物理手段如冷敷或热敷来减少疼痛和肿胀,而不像中药外敷那样能够深入地影响局部的生理过程[3]。
本文中,对50例骨折疼痛患者进行中药外敷联合经穴推拿技术结合常规护理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单一常规护理组(P<0.05)。已证实中药外敷联合经穴推拿技术,在骨折疼痛护理中具有显著效益。具体来说,中医外敷所用的方剂金黄散中的黄连、黄芪、黄柏等药物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可缓解骨折后的红肿和疼痛症状。大黄、黄芩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帮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血肿形成。而郁金、甘草、龙脑等药物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与经穴推拿技术联合,通过刺激局部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疼痛感。例如,对于肋骨骨折,通过按摩胸胁部的穴位,如天宗穴、肩井穴、胸胁穴等,进一步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联合经穴推拿技术,可减缓骨折疼痛患者疼痛不适感,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梁,薄智慧,王珊珊,等.表里两经推拿联合穴位贴敷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期上肢功能恢复的价值[J].四川中医, 2021,39(3):180-183.
[2]闫鹏.穴位敷贴联合经穴推拿对颈椎病患者颈痛及活动度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21, 19(21):147-149.
[3]温五梅,郭丽.中药外敷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髋关节恢复的影响[J].中医外治杂志, 2022, 31(4):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