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免疫规划信息化系统提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3 16:09:34
/ 1

浅谈如何利用免疫规划信息化系统提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肖华佳

什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德阳 618400


2023年,四川省作为“基于免疫规划信息系统预防接种个案统计常规免疫接种率”工作试点省份之一,对接种单位常规免疫接种率有了更真实、更准确的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以信息化为主的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的措施。

1. 明确应种儿童

1.1 儿童个案更准确

1.1.1 清理个案

常规免疫接种率统计对象为0-6岁儿童(含6岁,无论是否有禁忌证),以及漏种补种常规免疫接种剂次的7-17岁儿童。通过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可以精确查找接种单位管理的0-6岁儿童。而这部分儿童是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为保证0-6岁儿童的准确性,第一步需要进行个案清理。接种门诊用信息系统分村分年龄导出0-6岁儿童花名册,交由村医生/社区卫生专干,电话或入户核实儿童是否在本辖区,对核实的儿童,分:常住本辖区、本辖区居住小于3个月、辖区以外四川省内接种、省外接种、电话无法联系、死亡等类别分别做标记。村医生/社区卫生专干将标记好的花名册返回到接种门诊,以便接种门诊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分类管理:对本单位管理的常住本辖区、本辖区居住小于3个月儿童常规通知接种;对辖区以外四川省内接种儿童联系儿童居住地辖区接种单位迁入管理;对省外接种、电话无法联系等儿童标记失访,对死亡儿童标记死亡,不再纳入管理。

1.1.2 个案查重

重复个案会增加应种儿童数量,导致常规免疫接种率下降。通过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分“姓名+身份证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母亲或父亲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母亲证件”等方式对重复个案进行一次集中处理,将确定是重复的个案进行合并,不是重复个案的信息进行登记、备注。之后定期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个案查重,一般重档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一周或一个月查重一次。集中处理时,可能会发生个案合并错误的情况,要及时纠正合并个案错误,恢复正确个案。

1.2 异常个案处理更及时

省级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数据上传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平台时,因省级系统数据有身份证校验不通过、性别校验不通过、居住地址未填写、疫苗与生产企业不匹配等问题,存在无法上传的异常个案。接种单位初期集中在免疫规划信息系统进行异常个案的清理,之后一周一次清理个案。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准确录入个案基本信息、接种剂次、生产企业等信息;准确补录外省、外国等接种记录;采用多种方式对疑似未建档流动儿童核实后,确定未建档后再进行本地建档;产科建卡时,父亲、母亲一方信息必须准确,有身份证号,并及时推送;对修改身份证儿童,出生日期仍然保留接种时的出生日期等。

2. 增加实种儿童

2.1 接种通知更到位

接种单位利用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每个接种日前对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档案进行1次未种通知,至少每月进行逾期未种儿童清理。通知方式可以为:村医生通知、电话通知、短信通知、公众号通知等。接种单位是否落实通知措施,需要有反馈记录,如:电话通知,明确记录通知时间;短信、公众号通知,有发送的记录;针对重点儿童,如多次电话、短信等通知不到,长期生病等儿童,接种单位安排村医生/社区卫生专干上门发送通知单,并由家长在回执上签字确认通知单已送达。

2.2 接种安排更合理

接种单位通过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开展接种工作时:尽量安排免疫规划或替代疫苗同时接种;在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安排有冲突时,优先安排免疫规划疫苗或含免疫规划疫苗成分的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日常接种工作中,通常安排未同时接种的疫苗间隔14天,当有多种免疫规划疫苗未接种时,可经过家长同意,缩短时间间隔,如7天。

2.3 未种儿童更关注

对村医生通知、短信通知、公众号通知等方式,连续2-3次通知未接种儿童,由接种单位或村医生电话或入户联系,排除迁出或死亡;联系托幼机构、学校,配合通知未种儿童接种。在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中,对未种儿童个案,备注通知时间、不接种原因等。对无接种禁忌症,因家长拒绝而未接种的儿童,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卫健部门、疾控中心,由卫健部门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如仍拒绝接种,获得家长签字拒绝接种的书面凭证,在满7岁以前,每年一月份入户(留影)或电话(留痕)通知一次,做好特殊儿童接种通知未到记录。

2.4 辅助措施更有效

2.4.1 入托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工作

通过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每年春秋开展入托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做好查漏补种。每年提醒学校对转学、插班儿童开展查验。对秋季工作,学校配合度欠佳的,10月底前接种单位反馈到卫健部门、教育部门沟通,促进学校开展工作。对接种单位开展补种不配合的儿童,11月底前反馈到卫健、教育部门,由学校再次督促。每年1月,接种单位从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导出补种统计表,向学校反馈前一年补种情况。

2.4.2 流动儿童管理

村医生每月收集本辖区流动儿童信息,主动真实报告“流动儿童情况月报”。接种单位每季度在流动儿童聚集地,如工业园区、建筑工地、农贸市场、城郊结合部等地主动搜索流动儿童,查验接种证,确定是否需要补种疫苗。在流动儿童集中返乡时节,如春节、农忙等,村医生主动搜索儿童信息,通知到接种单位查验接种证。

2.4.3 宣传沟通

利用家长到接种单位办理儿童档案迁入,线上、线下预防接种家长课堂,家长微信群、公众号等形式,多方面加强宣传沟通,增长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按时接种疫苗,减少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错误认知。科学合理开展含免疫规划疫苗成分的非免疫规划疫苗及其他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告知,减少家长疑虑。开展定点宣传,如到拒绝接种儿童的家庭及流动儿童聚集地进行针对性宣传。在预防接种宣传日及节假日返乡高峰等时间开展多样化宣传,以提高疫苗接种正确认知,提高接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