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乾县第二中学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属性、民俗文化属性。中国的民族民间器乐曲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尤以湖南土家族民间音乐《锦鸡出山》为代表。该曲是根据“打溜子”改编的乐曲。《锦鸡出山》的音乐情绪乐观开朗。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民间特色打击乐器丰富的音色和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乐曲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我们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该如何引领学生理解乐曲《锦鸡出山》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如何促进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深度理解更是我们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认为我们的培养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让学生认识音乐中的文化寓意
针对文化的象征性特征,我们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的策略让学生认识到《锦鸡出山》不仅是一首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乐曲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锦鸡的形象历来被赋予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锦鸡被视为吉祥、美丽的寓意。以锦鸡为描述对象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锦鸡作为湘西地区的代表性鸟类,也成为土家族文化的象征。乐曲反映了当地人民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锦鸡出山》还通过丰富的音乐表现,形象的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通过不同的打击乐表演,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更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锦鸡出山》的音乐情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反映了土家族人民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表达了他们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这些寓意使得《锦鸡出山》超越了音乐本身,使之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
二、让学生感悟音乐中的精神内涵
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分段欣赏、重点赏析以及多媒体PPT的展示的策略让学生明晰《锦鸡出山》的精神内涵。全曲共有五个小标题分别是:“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间戏游”、“众御顽敌”、“荣归”。音乐借助小标题划分了乐曲的段落也提示了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锦鸡出山》不仅描绘了锦鸡的生活动态,还隐喻了土家族人民的精神内涵和追求。锦鸡出山,意味着突破困境,迎接新的开始,这与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相契合。尤其是在重点乐段“众御顽敌”中,音乐分别描述了“发现敌情”,“与敌对峙”,“群起攻之”的故事情节。通过音乐赞颂了锦鸡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不畏惧、不退缩的大无畏精神。乐曲展现了锦鸡用智慧和勇敢的态度直面强敌。用顽强的精神,无畏的态度最终取得了胜利!尤其是音乐潜在的赞扬了锦鸡以弱胜强的奇迹。乐曲彰显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精神内涵,这首经典的民族音乐应当引发我们对传统音乐精神内涵的深度思索。
三、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音乐文化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感知、音乐实践和音乐创新活动让学生理解《锦鸡出山》中的音乐文化。作为一首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音乐作品,《锦鸡出山》改编自民间音乐“打溜子”。“打溜子”是土家族特有的民间器乐合奏,乐曲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演奏。演奏时乐器音色多变、配合精妙,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是土家族人民年节和喜庆时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其二是乐曲采用了我国传统器乐和戏曲中常用的记谱方式,使用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乐器音色和演奏方式。乐谱中:“台”表示锣的音色、“七”表示头钹的音色、“卜”表示二钹的音色。而根据乐器的形制、音色和奏法的不同,形成了我们民族民间打击乐合奏独一无二的记谱方式“锣鼓经” 例如:台台
台卜七
台台
台卜七
。锣鼓经实际上是以口头背诵的锣鼓谱。将各种打击乐器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领学生认识到锣鼓经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将器乐合奏高度浓缩的中国式记谱方式。更要让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操作。其三我们要让学生理解乐曲中体现出的我们民族独特的两种创作方式:“上下句对偶”和“螺蛳结顶”在乐曲中的运用。我们更要在课堂中让学生去听、去做、去念、去发现、去实践、去感悟、去体验、去创新,实现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理解。从而达到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目的。
文化理解素养是高中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文化理解的培养策略必须建立在对作品的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的基础上。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度理解是我们音乐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对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策略还需我们教师用心用情用智,深度挖掘中国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加坚定的走好中国的文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