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5-24 18:19:12
/ 1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龙新梅

乐山市柏杨小学


 摘要:本论文聚焦情境教学法于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深入剖析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困境,阐述情境教学法应用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围绕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多媒体情境、表演情境四大策略,结合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案例,详细探讨其具体应用方式与实践效果,分析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旨在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指导,助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与综合能力。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音乐课堂;人教版教材;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对培养学生审美感知、情感表达与创造力意义深远。然而,当下小学音乐课堂常陷入传统教学模式的窠臼,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过度侧重知识技能传授,忽视学生情感体验与兴趣激发,致使学生对音乐学习热情不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情境教学法以构建生动教学情境为核心,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情感深度融合,契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与音乐学科特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打破教学僵局,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与音乐素养,对推动小学音乐教学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创设生活情境,拉近音乐与生活的距离

生活是音乐创作的根源,音乐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创设生活情境,能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升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通过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融入具体生活场景,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音乐,增强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同时,生活化的情境还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会用音乐表达生活情感,提升音乐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老爷爷赶鹅》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创设 “乡村赶集” 的生活情境。课前,让学生收集乡村生活的图片、视频,课堂上展示乡村田野、集市、鹅群等画面,播放乡村集市嘈杂的背景音。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乡村集市,看到老爷爷赶着鹅群,与邻里热情打招呼的场景。随后,教师模仿老爷爷赶鹅的动作和吆喝声,带领学生学唱歌曲。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仿佛置身乡村,能深刻体会歌曲中欢快、活泼的情绪,更易理解歌词含义,积极参与到歌曲学唱中,轻松掌握歌曲节奏与旋律。

二、运用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故事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与感染力,符合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将音乐作品与故事相结合,创设故事情境,能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在故事的引导下,主动探索音乐知识。通过故事,可将音乐作品的背景、情感、内涵等抽象内容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增强对音乐的情感共鸣。同时,故事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在故事的氛围中,更深入地感受音乐魅力。

例如,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木瓜恰恰恰》是一首热情欢快的印度尼西亚歌曲。教学时,教师可创编故事:在美丽的印度尼西亚,有一个热闹的水果集市,一位勤劳的小贩带着香甜的木瓜去售卖,他一边走一边大声吆喝,吸引了众多顾客。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同时模仿小贩吆喝的语气和动作,引出歌曲。在教唱过程中,教师结合故事场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贩,在集市上热情叫卖,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与旋律。学生被故事吸引,带着浓厚兴趣学唱歌曲,不仅快速掌握了歌曲演唱技巧,还体会到了歌曲所传达的热闹氛围与欢快情感。

三、借助多媒体情境,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技术集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能为学生呈现丰富、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极大地丰富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可将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奏场景、音乐形象等直观展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的视听体验,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音乐。同时,多媒体软件还能将音乐知识以游戏、动画等趣味形式呈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雨花石》一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先播放一段描绘雨花石美丽外观、形成过程的视频,搭配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直观感受雨花石的独特魅力。接着,展示歌曲《雨花石》的演唱视频,视频中歌手深情演唱,画面中雨花石在雨中闪烁,营造出唯美、深情的氛围。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情境中,深刻体会歌曲所表达的默默奉献、执着坚守的情感。在学唱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节奏练习游戏,将歌曲中的节奏型以动画形式呈现,学生通过点击屏幕完成节奏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歌曲节奏,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

四、开展表演情境,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体验

音乐表演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实践形式,开展表演情境,能让学生将所学音乐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表演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体验。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表情、声音等多种方式诠释音乐,不仅能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能提升音乐表现力、创造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表演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小动物告别会》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表演情境。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扮演小猴子、小兔子、小鸟等歌曲中的动物角色。学生们根据角色特点,用稚嫩的声音模仿动物叫声,设计符合动物习性的肢体动作,如小猴子抓耳挠腮、小兔子蹦跳前行。课堂上,学生们一边演唱歌曲,一边进行生动表演,将小动物告别时不舍的情感通过表情和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表演结束后,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歌曲节奏和情感的理解,还在相互配合中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展示自我中收获了音乐学习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活力,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多媒体情境与表演情境,能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与综合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入理解情境教学法内涵,结合人教版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各种情境教学策略。同时,关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创新,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推动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中感受音乐之美,收获成长与快乐。
    参考文献:

[1]陈冰青.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琴童,2024,(11):102-104.

[2]蔡云菲.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价值[J].乐器,2024,(04):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