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议题式教学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5-24 18:19:12
/ 1

利用议题式教学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李稳华

云南省文山市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秉烈乡中心学校


摘要:本论文聚焦利用议题式教学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着重阐述科学设计议题、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等核心策略,通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探索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路径,为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提供有效方法。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要求。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议题式教学法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为构建高效课堂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将议题式教学法有效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通过科学的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科学设计议题,筑牢高效课堂根基

(一)紧扣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

深入研读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精准把握各章节教学目标,围绕核心知识点设计议题。在 “我们与法律同行” 的教学中,依据 “树立法治信仰,学会依法办事” 的目标,设置 “未成年人面对违法犯罪行为,如何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依法维权” 的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联系,确保议题能够有效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立足学生生活经验

以学生的日常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热点为素材,挖掘具有现实意义的议题。考虑到初中生对校园人际关系的关注,在 “交友的智慧” 教学时,可创设 “小组作业中意见分歧如何化解”“朋友间产生误会该如何沟通” 等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探讨友谊中的理解、包容与真诚原则,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三)注重议题的层次性与递进性

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在 “认识民法典” 的教学中,可先以 “生活中的常见纠纷(如网购退货、宠物伤人)如何解决” 为基础议题,再延伸至 “民法典如何保障公民权利”,最后聚焦 “民法典对社会治理的意义”,通过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系统理解民法典内涵与价值。

(四)增强议题的开放性与思辨性

设置具有开放性和争议性的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发表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 “生命的思考” 教学中,以 “是否应该支持安乐死合法化” 为议题,引发学生激烈讨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式,激活课堂学习活力

(一)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

运用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资源,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实地参观、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在 “法律保障生活” 的教学中,先用多媒体播放法治纪录片片段,呈现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案例,搭配紧张音效与关键画面截图,营造严肃氛围。再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法院,旁听简易案件庭审,或开展社区法律普及情况调查,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体会法律的权威性与规范性。

(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小组任务和成员分工。在 “做负责任的人” 教学中,围绕 “如何在班级中承担责任” 的议题,小组成员分别负责收集案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汇报展示等工作,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组织辩论与演讲活动

针对一些具有争议性或思辨性的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比赛;鼓励学生围绕相关议题进行演讲,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临场应变能力。在 “公平正义的价值” 教学中,以 “当今社会更需要公平还是更需要正义” 为辩题,让学生通过辩论深入理解公平正义的内涵和关系;开展 “我心中的公平正义” 主题演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实施角色扮演与模拟实践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的生活场景和角色,亲身体验和感受道德与法治问题。在 “社会生活讲道德” 教学中,设置 “商场购物纠纷”“公交车上让座冲突” 等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消费者、商家、乘客等角色,通过模拟对话和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教学评价,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一)构建多元评价主体体系

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教师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反思自己的学习表现和进步空间;家长则反馈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表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网络,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全面和准确。

(二)丰富评价内容与方式

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项目评价、实践活动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的学习作品、活动照片、反思报告等资料,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为综合评价学生提供丰富的依据。

(三)强化过程性评价与反馈

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步,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在议题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提问、小组讨论参与等方式,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引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利用议题式教学法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需要从科学设计议题、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入手,形成系统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议题式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建康.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24,(24):15-19.

[2]丁旭荣.基于议题式教学法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析[J].吉林教育,2024,(15):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