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更具“生活味” ——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5-24 18:19:12
/ 1

让数学教学更具“生活味” ——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蔡华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岳学校


摘要: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本文从挖掘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设计生活化作业、多元评价结合四个方面展开探讨,结合人教版教材给出教学例子,旨在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提供参考,助力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贯穿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然而传统教学中,数学知识常以抽象、枯燥的形式呈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理解困难。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生活化教学理念逐渐受到重视。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挖掘生活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往往是经过系统整理和抽象概括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丰富多样、生动具体,将这些素材融入教学内容,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生活实例,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时,挖掘生活素材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亲近感。

例如,在教授《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家里钟表的形状、指针的转动情况,并记录自己一天中起床、上学、吃饭、睡觉等重要活动的时间。课堂上,教师先展示各种不同样式的钟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外形特征,如圆形、方形的表盘,时针、分针、秒针的区别等。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记录的一天中的活动时间,并尝试在钟表模型上拨出相应的时间。接着,教师结合生活场景提出问题,如“小明早上7点起床,8点上学,从起床到上学经过了多长时间?”让学生通过观察钟表指针的转动来计算时间间隔。这样,将生活中的时间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钟表、理解时间的概念,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生活情境,优化教学方法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创设生活情境能将数学知识置于具体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模拟生活中的购物、出行、游戏等场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生活情境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机会,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在教室里布置一个简易的“超市”,摆放各种标有价格的商品,如铅笔0.5元、橡皮0.8元、笔记本3.2元等。教师先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模拟购物付款的过程。顾客挑选商品后,需要计算商品的总价,并向收银员支付相应的金额,收银员则要准确找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自然会遇到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如购买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总共需要多少钱?给收银员2元,应找回多少钱?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并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小数知识,深刻体会到了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作业形式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形式单一,多为书面练习,缺乏与生活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设计生活化的作业形式,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生活化作业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生活化作业:让学生测量自己家客厅、卧室的地面形状和尺寸,计算地面的面积,并根据每平方米地板的价格,估算铺设地板所需的费用。学生需要先确定客厅、卧室地面的形状,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运用所学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不规则图形时如何进行分割和计算等,这需要他们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调查市场上不同品牌、材质地板的价格,比较哪种地板性价比更高。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巩固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财意识。

四、多元评价结合,促进全面发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多元评价结合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调整学习策略,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统计与概率》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从数据收集的广泛度、分析的深度与科学性评价。如小组调查班级同学运动喜好,看数据是否涵盖多渠道、多群体,分析能否精准反映规律。学生自评参与度与收获,如是否积极出谋划策、新学会哪些统计方法。小组互评合作表现,如分工是否合理、有无贡献独特思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具“生活味”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挖掘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设计生活化作业和多元评价结合等教学策略,能使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生活化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敏钰.连接生活感受数学魅力——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小学生(上旬刊),2025,(04):79-81.

[2]李颖雅.根植生活乐享数趣——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理科爱好者,2025,(01):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