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境下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5-24 18:19:12
/ 1

新课标语境下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刘祥龙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江南镇学校


摘要:本论文聚焦新课标语境,深入探索体育游戏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通过剖析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结合新课标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从游戏设计、实施方法、评价体系等维度提出策略,旨在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实践路径,以体育游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体育游戏;实施策略;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强调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塑造健康行为、培养体育品德。小学阶段学生天性活泼,传统体育教学的单调训练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与积极性,难以达成新课标目标。体育游戏凭借趣味性、教育性与实践性,成为契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落实新课标理念的重要手段。因此,探究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科学实施策略,对推动小学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遵循多元融合原则,优化体育游戏设计

(一)强化趣味融合,提升参与热情

将故事、音乐、动画等元素融入游戏设计,契合小学生兴趣特点。在投掷教学中,创设 “太空陨石大作战” 游戏,用充气星球模型作为目标,学生手持软质流星锤投掷 “陨石”,搭配科幻风格背景音乐,增强沉浸感;在跳跃教学时,开展 “糖果跳房子” 游戏,将传统跳房子格子绘制成糖果形状,学生按规则跳跃收集 “糖果”,让枯燥的跳跃练习充满乐趣 。

(二)注重教育融合,实现多维育人

以新课标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将运动技能、健康知识、品德培养融入游戏。设计 “健康城市大闯关” 游戏,学生分组化身 “城市护卫队”,通过完成 “跳绳发电站”(提升心肺功能)、“平衡木桥梁”(锻炼平衡能力)等关卡任务,为 “城市” 恢复运转;关卡间穿插健康知识问答,如 “如何正确饮食”“运动后如何放松”;设置 “救援被困市民” 环节,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实现体育教学的多元育人价值 。

(三)保障安全融合,筑牢游戏底线

在游戏设计前,对场地、器材、规则进行全面安全评估。选用防滑、柔软的橡胶地面作为游戏场地,定期检查篮球、跳绳等器材的磨损情况;对于 “翻越障碍墙” 等有风险的游戏,降低障碍高度,增设缓冲垫,并明确规定翻越姿势与顺序;游戏开展前,教师详细讲解安全要点与应急处理方法,如摔倒时的自我保护动作,确保学生安全参与 。

二、运用差异化教学方法,推动游戏有效实施

(一)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个体需求

通过体能测试、课堂表现评估学生水平,分为基础组、提升组、挑战组。基础组在足球教学中开展 “趣味带球绕桩” 游戏,降低桩间距与带球速度要求,帮助学生熟悉球性;提升组进行 “足球技巧接力赛”,包含带球过人、精准传球等任务,提升综合技能;挑战组组织 “5V5 足球对抗赛”,注重战术配合与实战能力培养。针对不同组别设定个性化目标与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宜难度中获得成长 。

(二)开展情境教学,增强学习代入

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田径教学时模拟 “校园快递员” 情境,学生分组接力运送 “快递包裹”(标志物),需完成短跑、跨栏等任务;体操教学以 “小小舞蹈家选拔赛” 为情境,学生将体操动作与舞蹈编排融合,在舞台音乐中展示表演;还可依据节日创设 “春节舞龙大比拼”“万圣节障碍探险” 等游戏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投入体育活动 。

(三)推进合作学习,培养团队意识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类体育游戏。在 “车轮滚滚向前冲” 游戏中,学生用废旧报纸、胶带制作巨型 “车轮”,小组全员站入 “车轮” 共同向前滚动,过程中需协调步伐、及时修补 “车轮”;“多人多足跑” 游戏要求小组成员用绑带固定相邻脚踝,通过统一口号、默契配合完成赛跑。游戏后组织小组复盘,分享成功经验与改进方向,提升学生沟通协作与团队管理能力 。

三、构建全面评价体系,助力教学持续优化

(一)丰富评价内容,实现全面考量

突破传统以运动成绩为主的评价局限,构建多元评价指标。在 “趣味运动会” 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跑步速度、投掷远度等技能表现,还评估其参与积极性、团队协作贡献,如是否主动帮助队友、能否积极出谋划策;对学生在游戏中的创新表现,如提出独特的游戏策略或改进建议,也纳入评价范围,全面反映学生体育学习成果与核心素养发展 。

(二)创新评价方式,激发主体参与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即时点评,如表扬学生精彩的团队配合,指导存在的动作问题;学生自评通过填写 “游戏表现反思表”,从技能掌握、态度投入、合作情况等方面自我总结;互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成员间互相评价优点与不足,如 “你在传球时很果断,但可以多观察队友位置”。多种评价方式相互补充,促进学生自我认知与相互学习 。

(三)实施动态评价,促进持续发展

建立学生体育学习成长档案,记录每次体育游戏的参与情况、技能测试成绩、教师评语等。定期进行阶段性评价,分析学生发展趋势,如发现某学生耐力提升明显,调整其参与更高强度的耐力游戏;若某小组团队协作存在问题,针对性安排 “解手链”“信任背摔” 等团队建设游戏加强训练。依据动态评价结果,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与游戏设计,实现个性化教学 。

总之,在新课标语境下,体育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遵循多元融合原则优化设计、运用差异化方法推动实施、构建全面评价体系持续优化,能够充分发挥体育游戏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身体素质、培养核心素养等方面的作用。未来,小学体育教师需不断深化对新课标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探索与完善体育游戏实施策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洋.新课标视角下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下旬刊),2024,(02):106-108.

[2]陈元福.新课标视角下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智力,2022,(28):53-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