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净月南环小学
摘要:数字化教育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亟待创新。本文聚焦跨学科学习,从设计生活化主题、搭建协作平台、整合智能工具、构建评价体系四方面,探索教学实践路径,将信息技术与多学科知识、生活实际结合,提升学生兴趣与素养,为教学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生活化主题;智能工具
传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常局限于软件操作,内容枯燥,学生不明所学技术的实际用途,学习动力不足。跨学科学习犹如纽带,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及生活紧密相连。以“班级宠物养护指南”项目为例,学生需运用信息技术记录宠物成长,借助科学知识了解习性,发挥美术才能设计封面,运用语文能力撰写心得。如此学习,趣味与实用性兼具,学生能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然而,当前跨学科教学面临学科融合生硬、学生合作不畅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应对策略,提升教学成效。
一、设计生活化跨学科主题,激发学习动力
小学生好奇心旺盛,对身边事物兴趣浓厚。设计生活化跨学科主题,是将信息技术学习与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日常问题相结合。如此,学生能真切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不再视其为抽象操作,而是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通过融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知识,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既能提升学习兴趣,又能增强综合素养。
例如,开展“校园天气小侦探”项目。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使用温度计、湿度计测量校园不同地点的温湿度,用手机拍照记录天气状况,并将数据记录在电子表格中。科学课上,结合气象知识,学生分析不同地点温湿度差异的原因,如树荫下温度低于操场,是因树荫遮挡阳光直射,减少热量吸收。数学课上,学生计算一定时段内温湿度的平均值、最高值和最低值,并绘制变化曲线图,直观呈现天气变化趋势。语文课上,学生依据天气情况撰写观察日记,用生动语言描述天气特点和个人感受。美术课上,学生为天气记录本设计精美的封面和插画。有学生发现食堂附近温度高于图书馆,经科学课学习得知是食堂炉灶散热所致,便在日记中详细描述这一发现,并配以自己绘制的对比图。该项目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信息技术与天气观察的乐趣,学习热情高涨。
二、搭建便捷协作平台,促进团队合作
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尚在发展阶段,搭建便捷的协作平台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该平台如同虚拟“教室”,学生可在上面分组交流、分享资料、共同完成任务。平台操作需简单易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其能够轻松上手。通过平台,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教师也能更有效地指导和管理小组学习。
例如,借助班级优化大师APP开展“社区文化小使者”项目,成效斐然。学生自由组队,每组4 - 5人,小组长于平台创建空间,成员将收集的老照片、传说故事、手工艺图片等社区文化资料上传共享文件夹。收集老建筑资料遇难题时,小组在讨论区发问,其他小组积极助力,或分享长辈所述故事,或提供查询网站。制作宣传手册时,成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教师通过平台把控进度,适时鼓励指导,如小组排版页面对不齐,教师推送视频助其解困。最终,各小组在平台展示手册、互评互学,不仅加深对社区文化的理解,还提升协作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三、整合趣味智能工具,降低学习难度
小学生喜爱有趣、新奇的事物,趣味智能工具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这些工具操作简单,如同好玩的玩具,能让学生在娱乐中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不同功能的智能工具可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如编程工具锻炼逻辑思维,图像处理工具培养审美能力,动画制作工具激发创造力。
例如,在“梦幻童话城堡”项目中,整合3D One简易版建模软件、Canva可画图片编辑软件和讯飞星火APP。学生先用3D One简易版设计城堡,软件内有各种形状的积木块,学生像搭积木一样搭建城堡主体、塔楼、城墙等,并可为城堡涂上喜爱的颜色。有学生设计了带有滑梯和秋千的城堡,创意十足。接着,学生用Canva可画为城堡制作宣传海报,从软件提供的模板中选择喜欢的样式,添加城堡图片、文字说明和装饰元素。有学生将城堡图片与“欢迎来到梦幻城堡”的文字组合,并添加星星、彩虹等装饰,海报十分漂亮。最后,用讯飞星火APP生成城堡介绍文案,如“这座城堡坐落在云朵之上,有会说话的精灵守护,快来一起冒险吧”,学生将文案和海报一同展示。这些智能工具让原本复杂的城堡设计和宣传变得简单有趣,学生乐在其中,信息技术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推动全面发展
小学生渴望得到认可和鼓励,多元评价体系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该体系不仅关注最终作品质量,还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与同学合作、是否具有创新思维等。评价方式多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如此,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实现不断进步。
例如,在“校园植物图鉴”项目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成效显著。教师评价占比40%,从信息技术技能(如照片清晰度、排版整齐度)、学科知识运用(如植物特征描述)、团队协作(如参与讨论、任务完成)等维度展开。有学生因拍摄角度佳、细节清晰获高分。学生自评占20%,促其反思,有学生表示从不敢发言到提出想法被认可,实现自我突破。小组互评占20%,从创意性、实用性、美观度打分,小组间互相赞赏,如称赞封面渐变色设计。家长评价占20%,关注孩子在家表现,有家长反馈孩子主动分享知识、实践探索,收获满满。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跨学科学习方式,通过设计生活化主题、搭建协作平台、整合智能工具、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实践路径,为学生开启了知识探索的新大门。学生在有趣的跨学科项目中,不仅掌握了信息技术技能,还提升了综合运用知识、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能力。未来,我们应持续探索更多适合小学生的跨学科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数字小能手。
参考文献:
[1]陈武.跨学科学习方式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4,(31):35-37.
[2]郝毅.基于跨学科学习方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21,(3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