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路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1 09:32:09
/ 1

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路径分析

崔萍

吉林省敦化市第一中学校


摘要:本论文围绕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展开研究,针对当前教育中两者融合不足的现状,提出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实施方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三大融合路径。通过深度挖掘教材中劳动教育元素,整合教学目标;运用项目式、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创设劳动实践情境;建立多维度、多主体的评价模式,实现生物学知识学习与劳动素养培育的协同发展,为初中生物学教学创新及学生全面成长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劳动教育;融合路径;人教版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劳动教育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环节。生物学作为一门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其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蕴含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将劳动教育融入生物学实验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科教学内涵,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扎实的劳动技能。然而,当前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与劳动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缺乏系统的融合策略。因此,深入探究两者的融合路径,对提升初中生物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优化课程设计,挖掘融合内容

课程设计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实现生物学实验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基础。通过深入剖析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系统梳理其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将劳动教育目标与生物学实验教学目标深度整合,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具实践性与综合性。合理规划课程,把劳动实践活动自然嵌入实验教学环节,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获取生物学知识的同时,积累劳动经验,感悟劳动价值,达成知识学习与劳动素养培育的协同发展。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种子植物” 章节,教师可在 “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基础上,拓展 “校园种子种植园” 实践活动。学生先在课堂上解剖种子,了解其结构和功能,随后在校园开辟的种植区域,亲手翻土、播种,并负责日常的浇水、除草、施肥工作。记录种子发芽、生长的全过程,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这一过程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种子植物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种植技能和责任感,将生物学知识与农业劳动紧密结合。此外,在八年级上册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 “家庭堆肥制作” 活动,学生收集厨余垃圾、落叶等材料,按照科学方法制作堆肥,观察微生物在堆肥过程中的分解作用,既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生态功能,又学会了废物利用的劳动技能,强化了环保意识。

二、创新教学实施方式,落实融合目标

创新教学实施方式是推动劳动教育与生物学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手段。以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为载体,创设真实且富有劳动教育价值的实验项目和探究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运用生物学知识,同时深度参与劳动实践,锻炼动手操作、沟通协作等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章节教学时,教师可开展 “校园生态环境改造” 项目式学习。学生分组负责不同任务,如设计生态花园、改造雨水收集系统、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海报等。在设计生态花园过程中,学生需运用植物搭配、生态平衡等生物学知识;施工时参与搬运材料、种植植物等劳动;后期还要定期维护花园。通过这一项目,学生既深刻理解了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又在劳动实践中增强了环保意识和劳动能力,将生物学知识转化为改善生活环境的实际行动。又如在七年级下册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教学中,组织 “班级美食节” 探究活动,学生从设计营养食谱、采购食材,到烹饪制作美食,全程参与劳动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运用营养知识确保食谱科学合理,在烹饪劳动中掌握生活技能,真正实现了知识学习与劳动体验的有机统一。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保障融合效果

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学成果、指导教学改进的重要工具。构建多元评价体系,需突破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从生物学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团队协作等多维度设定评价内容。引入教师、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等多元评价主体,全方位、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在融合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供依据,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劳动实践,切实保障生物学实验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实验教学中,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呼吸运动原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规范性,还重视学生在实验准备(如准备实验器材、调试设备)、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如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以及实验后的整理(如清洗器材、打扫卫生)等劳动环节的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实验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自评反思学习收获与劳动表现,互评时指出同学的优点与不足;家长则对学生在家中开展的呼吸健康相关拓展活动(如测量家庭成员肺活量)进行评价。通过多元评价,全面促进学生在知识学习与劳动实践方面的发展。

总之,将劳动教育融入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举措。通过优化课程设计,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实现知识与劳动的有机结合;创新教学实施方式,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与能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与劳动表现,保障融合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不断探索与实践,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这些融合路径,让学生在生物学实验学习中提升劳动素养,在劳动实践中深化生物学知识理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学实验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将进一步拓展与深化,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柳.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路径分析[J].中学生物教学,2025,(09):58-61.

[2]茆慧敏.初中生物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5,(0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