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朝天区大滩镇小学
摘要: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当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将核心素养的培育置于关键位置,着重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领域,传统教学评价过度侧重知识技能考核,与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相悖。本文紧密围绕核心素养发展背景,深入剖析传统教学评价的短板,从多元主体评价、过程性评价、素养导向评价等维度,积极探寻推动小学音乐教学评价模式转变的有效策略,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全方位培育学生的音乐感知、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学评价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多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考核,例如单纯考察学生对音符、节拍的记忆,以及简单歌曲的演唱水平 。这种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对音乐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等都无法得到充分考量。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在音乐感知、审美、创造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和成长。
一、多元主体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多元主体评价是指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主体相结合。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往往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的评价虽然具有专业性,但单一的评价主体容易使评价结果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也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多元主体评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例如,学习到《哦,十分钟》的时候,在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讲解歌曲中所表达的课间十分钟轻松愉悦的氛围和孩子们活泼的状态。接着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演唱表演。展示结束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演唱时的速度把握是否精准,有没有将歌曲的欢快节奏展现出来,表情是否自然,有没有体现出课间的那种活力。小组互评阶段,成员们围绕演唱的表现力,比如声音是否洪亮、有感染力,以及小组整体配合的默契度,像进唱、收唱是否整齐等方面展开交流。最后,教师综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对于学生在节奏把握上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打节奏的方式进行示范纠正;对于表现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课间的欢乐场景,鼓励他们在演唱时融入更多情感。通过这样的多元主体评价,学生能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相互学习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同时锻炼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成长轨迹
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和评价,而非仅仅关注学习结果。它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进步,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只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考核,无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跟踪,容易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成长。
例如在学习《森林的歌声》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聆听时的专注程度,是否被鸟鸣声、流水声等自然音效吸引,观察学生能否准确地跟随音乐中的节奏做出动作,比如模仿小动物的奔跑、跳跃等,同时记录学生对不同乐器音色的辨别情况,像竹笛、小提琴等乐器在营造森林氛围时的不同表现。课堂讨论环节,留意学生对音乐所描绘的森林场景的理解,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热闹感知,还是能深入分析出森林中动植物的和谐共生,以及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是主动分享自己的想象画面,还是比较被动。课后,让学生写下自己对音乐的新感悟,比如从最初只觉得好听,到后来体会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通过这样全过程的评价,教师能清晰看到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变化,当发现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方面存在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入更多关于森林生态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背后的意义。
三、素养导向评价,聚焦学生综合能力
素养导向评价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目标,评价内容涵盖音乐审美、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多个方面,摆脱单纯以知识技能为核心的评价局限。传统评价模式下,学生可能熟练掌握了音乐技能,但缺乏对音乐深层内涵和文化价值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编花篮》这首河南民歌时,评价不仅考察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技巧,比如装饰音的处理是否得当,节奏的把握是否准确,还关注学生对河南地域文化的了解。例如,学生是否能理解歌曲所描绘的河南农村姑娘编花篮采牡丹的劳动场景,感受其中蕴含的质朴情感;能否通过演唱展现出河南民歌的独特韵味,在声调、语气上体现出河南方言的特色;以及对河南民歌与其他地区民歌风格差异的认知,像与江南民歌的婉转细腻相比,河南民歌的风格更为明快活泼。通过这种素养导向的评价,引导学生从音乐技能、文化内涵、地域特色等多角度学习音乐,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让学生在掌握演唱技巧的同时,深入理解音乐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对民族音乐传承的责任感。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变革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模式的转变至关重要。这三种策略相互关联、协同作用,共同构建起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多元主体评价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多视角的数据来源,让过程性评价更加全面客观;过程性评价又为素养导向评价积累了学生成长的过程性资料,使素养导向评价更具针对性;素养导向评价则为多元主体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评价的核心目标。但教学评价模式的完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未来仍需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贡献音乐教育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文广.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5,(06):121-123.
[2]罗艳萍.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5,(06):1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