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4-30 12:41:25
/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郭新宇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三中学



摘要:本文探讨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通过深挖外研版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拓展课外资源、对比中西文化以及创新评价体系,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表明,这些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同时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英语教学;文化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之一。在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当下,着力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使命。但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初中英语教学在实践中常过度聚焦于西方文化的引入,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本土文化的赓续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哲学智慧与艺术精髓,若能将其巧妙融入英语教学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文化视野,更能激发其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与民族归属感。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特别是以外研版教材为例,探讨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深挖教材,整合传统文化元素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基础。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话题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其中不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教师应通过仔细研读教材,提炼出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 Unit 4 “Time to celebrate”这一单元时,教材围绕节日庆祝展开。教师可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节日元素,如春节。在教授节日相关词汇和表达时,引入春节的习俗,像贴春联(paste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吃年夜饭(have a reunion dinner)、放鞭炮(set off firecrackers)等。通过展示春节热闹场景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用英语描述春节活动。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过春节的独特经历。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语言知识,又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春节所蕴含的团圆、喜庆等文化内涵。

二、拓展课外资源,丰富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仅凭教材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的需求。因此,拓展课外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入课外读物、影视作品、网络资源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Module 5“Lao She Teahouse”这一单元时,教师可引入与老舍及《茶馆》相关的课外读物,如老舍的其他经典作品片段,让学生感受其语言风格。播放《茶馆》的电影或话剧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老北京茶馆的氛围和人物形象。还可推荐网络资源,如关于老舍茶馆的纪录片、文化解读文章等。通过这些课外资源,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茶馆》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丰富学习体验,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对比中西文化,深化文化理解

对比中西文化,是帮助学生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异同点,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让他们在比较中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Module 5“Museums”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西方博物馆的特点,如以展示西方艺术、历史文物为主,注重互动体验和科普教育等。随后,引入中国博物馆的相关内容,像故宫博物院,它不仅收藏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还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中西博物馆在展品类型、展示方式、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差异。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博物馆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提升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四、创新评价体系,保障文化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创新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以激励学生在文化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Module 2“My home town and my country”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项综合性的评价任务——制作一份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宣传册。学生需要自主选择一个传统文化主题(如京剧、书法、茶艺等),通过查阅资料、采访专家、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信息,并用英语撰写宣传内容。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还要评价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情况。通过这种创新性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保障文化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深挖教材、拓展课外资源、对比中西文化以及创新评价体系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为这些策略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然而,要想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融入,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并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禹华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英语教师,2025,25(06):157-160.

[2]吴杨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意义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J].英语教师,2025,25(04):1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