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县九集镇九集初级中学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需更加注重质量与效率,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从丰富作业形式、分层设计作业、强化实践应用、融入跨学科元素四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旨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核心素养;作业形式;分层设计
“双减”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强调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作业设计应顺应这一趋势,从传统的“量”的追求转向“质”的提升,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等。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对初中语文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丰富作业形式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和兴趣驱动学习原理的一种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拥有多种智能,如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等,而传统的单一作业形式往往只能满足部分智能的发展需求。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如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角色扮演、多媒体制作等,可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使他们在不同的作业形式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所在。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兴趣与深化理解。通过“阅读分析”作业,学生需细读课文,剖析皇帝、骗子及小孩等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撰写读后感,以此锻炼文本解读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而“角色扮演”活动则让学生分组演绎童话场景,亲身体验人物情感,增强对课文内容的共鸣与理解。此外,“多媒体创作”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将故事改编为动画短片或漫画,以视觉与听觉结合的方式展现情节,既发挥创意又提升信息素养,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二、分层设计作业,满足个性需求
分层设计作业是基于因材施教原则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一种实践。因材施教原则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最近发展区理论则指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两个区域:一个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通过分层设计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作业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等不同层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水平上得到锻炼和提升。这样既能满足基础薄弱学生的需求,又能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挑战,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例如,在布置关于古诗词鉴赏的作业时,教师采用分层设计以精准对接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层作业聚焦于古诗词的背诵、默写及基本情感理解,旨在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诗词的精髓。提高层则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词的意象、意境与修辞手法,通过细致解读,领略诗词的艺术魅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而拓展层作业鼓励学生尝试古诗词创作或对比不同诗人的同一题材作品,激发创新思维,拓宽文化视野,使他们在挑战中超越自我,实现个性化成长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强化实践应用,提升综合素养
强化实践应用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知行合一原则的一种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知行合一原则则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相结合。通过设计实践性的作业,如社会调查、项目式学习、生活应用等,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实践应用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完《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后,教师可通过实践性作业深化学生的知识应用与综合能力。社会调查作业促使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区或公园,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种类与生长状况,撰写调查报告,培养其观察分析与数据整理能力。项目式学习则围绕“保护大自然”主题,分组设计并实施环保方案,如植树造林或垃圾分类宣传,通过团队协作与项目执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生活应用作业鼓励学生将自然知识融入日常,如观察天气、记录植物生长,增强其实践操作与持续探究的兴趣,促进知行合一。
四、融入跨学科元素,拓宽知识视野
融入跨学科元素是基于学科融合教育理念和STEAM教育理念的一种实践。学科融合教育理念强调打破学科界限,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而STEAM教育理念则注重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学科的整合。通过设计跨学科的作业,如与历史、地理、科学、艺术等学科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找到联系和共同点,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同时,跨学科作业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通过跨学科作业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与思维深度。与历史学科融合,学生需查阅史料,探究苏州园林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底蕴,撰写历史小论文,培养历史思维与文献研究能力。与地理学科结合,则引导学生分析园林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对设计风格的塑造作用,绘制地理位置图,增强空间分析与地理实践能力。而与艺术学科的融合,鼓励学生依据课文描述,创作园林画卷或设计模型,通过艺术表达展现园林的美学价值,激发创造力与审美感知,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丰富作业形式、分层设计作业、强化实践应用、融入跨学科元素等策略,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未来,教育工作者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加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策略,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也应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黎雅.“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策略[J].天津教育,2024,(05):116-118.
[2]罗小溪.“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