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谯城区青云中心小学
摘 要: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关键导向。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至关重要。本文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生语文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旨在为提升小学生语文思维品质提供参考,促进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语文思维品质;培养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更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核心素养导向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然而,目前在小学生语文思维品质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优化路径。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培养小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重要性
(一)符合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换代迅速,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语文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促进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
语文课程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思维品质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目标。
(三)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思维品质的培养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二、当前小学生语文思维品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
部分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机会。
(二)教学方法单一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以讲授法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有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发展。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缺乏实践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学生缺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机会。这使得学生的思维局限于书本知识,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生语文思维品质培养路径的优化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思维品质培养意识
教师需彻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思维品质培养无缝融入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敏锐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与需求,积极营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课堂氛围,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
如我在教学《司马光》这篇文言文时,摒弃了直接告知学生司马光砸缸救人行为意义的传统做法,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随后抛出问题:“司马光为何会想出砸缸这个办法呢?”点燃了学生的思考热情,他们纷纷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是司马光聪明机智,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想出办法;有的学生则指出是因为情况紧急,来不及寻找其他工具。我顺势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紧急情况,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解决办法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与表达。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巧妙地将思维品质培养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1. 情境教学法
教师应善于创设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如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以及贴近生活的生活情境等,使学生在情境中遭遇认知冲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思维活力。
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诗词所描绘的精美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以教授《望庐山瀑布》为例,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庐山瀑布气势恢宏的视频,让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对诗中的意象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感受。接着,我引导学生结合视频画面,逐句解读诗句,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夸张手法与豪迈情感。通过这种情境教学法,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对古诗词的理解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2. 问题导向教学法
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精心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我提出了一个颇具深度的问题:“诸葛亮为何敢立下三天造十万支箭的军令状?他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学生们围绕问题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有的学生从诸葛亮对天文气象的了解入手,指出他准确预知三天后会有大雾,这是他制定借箭计划的重要依据;有的学生则从他对周瑜和曹操性格的精准把握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他深知周瑜的嫉妒心理和曹操的多疑性格,从而巧妙利用这些特点实施借箭策略。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不断深入思考、分析问题,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透彻的理解,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
3. 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成长。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文章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以学习《将相和》为例,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讨论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矛盾产生和化解的原因。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拓宽了思维视野,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完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思维发展
1. 多元化评价内容
评价体系不应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认真批改作业、评估小组合作表现以及考察实践活动成果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作业评价方面,教师不仅要关注作业的正确率,还要仔细查看作业的书写规范、解题思路以及创新点。例如,在一次作文作业中,有一位学生的作文虽然在语法和词汇运用上并非十全十美,但他的作文立意新颖,情节富有想象力,我便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全班进行展示,以此激励其他学生勇于创新。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2. 多样化评价方式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反馈评价结果,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在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后,我首先对每个小组的活动成果进行了细致评价。我充分肯定了各小组在资料收集、展示方式等方面的优点,如有的小组资料收集全面、有的小组展示形式新颖;同时,也客观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小组的资料整理不够清晰、展示缺乏互动性等。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自评,让每个学生回顾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认真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开展学生互评活动,小组内的成员相互评价,提出真诚的建议和意见。最后,我将所有的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并与学生一起制定改进计划。通过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同时也提高了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和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校每年精心举办校园朗诵比赛。赛前,学生认真选作品、深入剖析,精准把握情感基调与节奏韵律。准备时,他们思索用声音变化、表情和肢体语言展现作品内涵。赛场上,学生自信展示,有的声情并茂诵诗传情,有的激情讲故事让人如临其境。通过这样的朗诵比赛,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了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2.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书籍,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我曾为学生推荐了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并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阅读期间,我引导学生去探寻书中所展现的科学奥秘、冒险精神以及人性光辉等。在交流活动里,学生们热情高涨地分享自己的收获。有的学生感慨于尼摩船长的神秘与智慧,意识到在困境中要保持冷静和果敢;有的学生对海底的奇妙生物和奇幻景观展开大胆想象,还提出要是自己也能进行这样的海底探险该如何应对各种情况。通过这次课外阅读与交流活动,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大幅提升,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有效激发。
3.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教师应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学习完描写景物的课文后,我布置了一项具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仔细观察校园里的一处景物,并写一篇描写景物的作文。学生们纷纷走出教室,用心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等。在写作过程中,他们不仅运用了课堂上学到的描写方法,还加入了自己对景物的独特感受。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学生们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和思维的敏锐性。
四、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培养小学生语文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更新教学观念、多样化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和加强实践活动等优化路径,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将思维品质的培养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林崇德. 思维心理学研究的几点回顾[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5): 35 - 42.
[3] 王荣生.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 2 版)[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4] 李冲锋. 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 张华.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 全球教育展望, 2016, 45(4): 10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