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艺术体操球发展体能的N种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5-05-24 17:42:06
/ 1

巧用艺术体操球发展体能的N种方法

苏怡怡

厦门双十中学 361003


 

摘要:艺术体操球不仅是一种优美的体操器械,更是一种富有教育潜能的体能发展工具。本文结合高中体育教学实际,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将艺术体操球巧妙融入课堂教学,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力量、协调性、平衡能力与核心稳定性。本文尝试从不同训练方法出发,探索艺术体操球在发展学生体能方面的多种可能性。

关键词:艺术体操球;体能训练;高中体育;协调性;核心力量

高中阶段是学生体能发育的重要时期,科学合理地进行身体训练对其未来体质和运动能力的提高具有关键意义。艺术体操球原本用于女子艺术体操项目中,以其柔软、弹性强、易于掌控等特点,在体操训练中起到重要作用。将其引入高中体育课堂,不仅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多角度、多维度地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

 

一、用“滚”的方式提升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在球类活动中,“滚动”是最基础但变化最丰富的动作之一。通过控制艺术体操球的滚动方向、速度和轨迹,学生需不断调整身体姿势与力量分布,从而有效锻炼协调性与反应速度。

教师可设计“定点滚球”游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球从起点滚到目标点,中途设置障碍物(如锥桶或跳绳线),迫使学生调整角度与力度;或者开展“接滚球”小组接力,在滚动球时需快速跑动并接球返回,训练手眼协调与动态判断能力。滚动训练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对身体空间感的把握。相比于单一的徒手协调性练习,艺术体操球的加入让训练更具可控性和挑战性。

 

二、用“抛”的方式发展上肢力量和空间感知能力

艺术体操球抛接练习对学生的臂力、手眼协调以及空间感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尤其是在高空、旋转、前后交替等复杂动作中更显其训练价值。

可以采用“原地抛接”与“移动抛接”两种模式。原地抛接强调基本的准确性和力量控制;移动抛接则需学生边跑边完成球的抛掷与接球动作,进一步提高反应速度与身体控制能力。教师也可以加入“自我挑战”模式,比如抛起球后旋转身体再接住球,既富趣味又具难度。该训练不仅有效增强上肢肌肉耐力,也提高了学生对球体运动轨迹的判断力,强化其动态中的平衡与控制力。

 

三、用“推”的方式增强下肢力量与核心稳定性

体操球“推球”动作本身需要躯干稳定、四肢协调,对核心力量要求极高。通过各种变式训练,可以全面锻炼学生下肢肌群与核心区肌肉的耐力与爆发力。

艺术体操球体积较小,因此在做“推球”动作时,需要更加精准的控制,这一动作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专注能力。“推球”教师还可以设计“推球冲刺”游戏,要求学生用身体力量推动球向前滚动,实现下肢发力与身体协同配合。这一类训练充分调动大肌群参与运动,尤其能增强学生的抗疲劳能力与身体控制力,对体育考试中的“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项目也有辅助提升作用。

 

四、用“转”的方式锻炼柔韧性与躯干灵活度

“转动”是艺术体操球动作中最具观赏性也是训练效果最显著的方式之一。通过腰部、肩部带动球体完成不同方向和幅度的旋转动作,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关节灵活性和肌肉柔韧性。

例如“绕环转球”练习——学生手持球在腰间、头顶、背后等方向做顺时针与逆时针的环绕转动;或进行“躯干带球转体”,在保持下肢稳定的基础上用躯干带动球体完成横向或竖向的转动。此外,配合音乐节奏完成“流动串联”动作,既训练身体灵活度,也培养节奏感和美感。许多高中生身体僵硬、柔韧性差,这类训练方式较为温和,能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提升综合运动表现。

 

五、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兴趣与团队合作能力

体能训练若能结合游戏化设计,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持久兴趣。利用艺术体操球开展团队合作型游戏,不仅可以发展学生体能,更促进沟通、协作与策略意识的培养。

如“球过山洞”接力游戏——学生依次将球从双腿中传递给后方同伴,既锻炼身体柔韧性,也需要团队配合;“球运迷宫”游戏要求团队用身体或器械构成通道,使球顺利穿越指定路线,强调节奏感与集体协作;或者“体能大闯关”,将滚球、跳跃、转身、抛接等多个动作整合成一条路线,挑战学生的综合体能与战术思维。

 

六、用“节奏与美感”的方式强化身体控制与心理调节能力

艺术体操的美感来源于对动作节奏、身体线条与情感表达的高度统一。引导学生在艺术体操球练习中加入音乐、节奏与表现性动作,有助于提升其身体表现力与情绪调节能力。

可组织“自编操展示”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创编一段含有体操球动作的节奏操,配合喜欢的音乐,通过动作表达情绪与风格;或开展“模仿秀”,学生模仿教师或视频中的标准动作,在模仿中学习控制力、平衡性和美感呈现。

 

本文从“滚、抛、压、转、游戏、节奏”六大维度出发,提出N种体能发展方法,既可单独应用,也可组合使用,形成完整教学模块。通过科学编排与循序渐进的训练,不仅能系统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更在过程中培养其兴趣、美感与团队精神,为高中体育课堂注入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 赵艳丽.高中体操课程开展的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 2019, 9:129-130.

[2] 林芳.体操教学在高中体育课中的现状及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5, No.539(32):16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