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金湾区第一小学 519000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塑造良好人格的重要源泉。在当代小学教育中,将传统文化融入班级德育工作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促进其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探讨了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育,在丰富德育内容的同时,加深德育的效度,助力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培育。本文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及其德育价值,探讨了当前小学班级德育工作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班级德育中的有效渗透路径本文总结了实践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旨在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与方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德育;班级管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涵盖了丰富的伦理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与文化智慧。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更是当前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资源。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在小学阶段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愈加凸显。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其人格健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小学班级德育工作的基本现状
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班级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核心场所。小学班级德育工作的基本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德育内容体系不断丰富,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不足
当前小学德育内容涵盖了诚信教育、文明礼仪、爱国主义、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体现出一定的多元化和时代性。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其系统性融入尚显不足,常常以零散活动或简单口号的形式出现,缺乏深入挖掘和长期渗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多数学校仍以主题班会、板报评比、讲故事等传统方式开展德育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和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参与意识。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掌握不深,导致德育活动内容空泛、形式化,影响了教育实效。
2. 班主任主导性强,学生主体性弱
在实际操作中,德育工作往往由班主任“一手包办”,学生多为被动接受者,缺乏自主参与、探究和表达的空间。这种“灌输式”德育不利于学生内化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也难以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虽然“家校共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家长参与德育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仍有限。许多家庭对子女德育重视程度不够,传统文化教育更是薄弱环节,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德育目标、内容和方式上存在脱节,影响了德育的整体合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班级德育中的渗透路径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到小学班级德育中,是提升德育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不仅具有深厚的道德教育内涵,还具备可操作性强、文化认同感高的优势。在班级德育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推进:
1. 课程教学中的渗透
课程是德育实施的主要渠道。在语文、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中,可以有机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例如,通过诵读《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篇目,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悌、诚信、礼仪等价值观;在课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传统文化的思想根基,如从《草船借箭》《孔融让梨》中学习智慧与谦让精神,从古诗文中体会爱国、勤学、节俭等品德。
班级制度的建设和管理方式本身就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借鉴传统文化中的治学理念和处世智慧,制定体现“礼、义、诚、信”的班规,如“每日三省”“诚实守信积分制”等激励制度。在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中注重儒家礼仪的引导,例如通过早问好、见面行礼、用语文明等行为培养学生礼貌待人、尊敬师长的习惯。
2. 主题活动中的渗透
以中华传统节日和传统美德为契机,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提升学生体验感和文化认同感的有效方式。例如:在春节、中秋、清明、端午等节日开展手工制作、诗词诵读、民俗体验、家训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意义。围绕“诚信在我身边”“学会孝敬父母”“礼仪伴我行”等主题,结合传统故事、人物楷模、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与践行。长期坚持晨读、课前三分钟等方式组织学生诵读传统经典,引导其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3.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渗透
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和班级可以在环境布置中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如设立国学角、孝亲墙、诗词长廊、书法展示区等,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并通过广播站、文化黑板报等载体传播中华美德,引导学生向上向善。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与教育智慧。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将其有机融入,不仅能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认同,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与人格品质。因此,学校应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明确其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价值,并充分发挥教育的效能,优化和完善应用策略。基于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马建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 中小学班主任,2024(7):69-71.
[2] 杨生进,李青霞.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班级德育管理内在动力[J]. 科普童话,2025(3):72-74.
[3] 胡万辉.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的应用路径[J]. 中国民族博览,2023(3):233-235.